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三节 经略陕西(1/7)
落日的余辉洒在西安城那古老而高大的城墙之上,城墙上那坑坑洼洼的墙砖,还有那斑驳的夕阳,无不向人诉说着西安那沧桑的历史。+优/品+小!说+网? ·更-新·最!快+
自从西汉定都长安以后,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并且也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中枢,所有的资源、人力全部向着这里移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长安成为整个中国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虽然在东汉、三国,南北朝时代,长安似乎被人遗忘,但在随后到来的盛唐时代,长安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并以其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成为融会东西文化的大熔炉。
不过,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长安衰落下去,再加上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安最终一蹶不振,此后的朝代再也没有在这里建都,这里已经渐渐成为了一座毫不引人注目的西陲边城。
明朝末年的大动乱更加剧了西安的衰落,明军与李自成大顺军的争夺,大顺军与清兵的拉锯,使得这里残破不堪,而当李自成撤离西安时,他放的一把大火更是让西安城再不复往日的辉煌。
当林清华派来的镇虏军最终协助陕西忠明武装拿下被清兵占领的西安城后,整个城内已经找不到一处完整的房屋,而那李自成花了很大力气修建的大顺行宫更是成为了一片名副其实的废墟。
这种窘迫的状态迫使陕西的官员们不得不在军帐之内办公,就连堂堂大明楚国公林清华也不得不住在帐篷里。
与往日不同,今天的中军大帐中坐满了人,而且他们的面前都摆放着各种食物与酒,很显然,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这里进行。
与成都大西行宫中召开的那场宴会一样,今天宴会的主角仍然是林清华,而那些被请来的宾客则换成了明朝的陕西官员。
其实与其说是明朝的官员,不如说是自封的官员更合适,因为连年的拉锯战已经使得以前的官僚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而且以前明朝任命的官员不是死在战乱之中,就是逃得无影无踪,因而现在的陕西官员全部都是拥兵自重的武将自封的,谁的兵多,谁的官儿就大,谁的军队战斗力强悍,谁的官位就更稳固,以此推论,现在的整个陕西,官儿最大,官位最稳固的人自然非大明楚国公林清华莫属。
林清华此次一共从四川带来三万镇虏军,若是再加上陕西留守的一万余镇虏军部队的话,那么现在的陕西一省就有四万多镇虏军。虽然兵力不算多,但是其战斗力却居全陕西军队之冠,而且由于林清华有着大明楚国公的头衔,再加上镇虏军刚刚大败强悍的三万蒙古骑兵,因此没人敢和他对着干。
既然楚国公的邀请函送到了自己手中,因而众人没有哪个敢不给楚国公面子,在宴会开始前半个时辰,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其他人已经到齐,就等着林清华入帐了。
还是与上次一样,林清华姗姗来迟,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林清华命令卫队开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正在酒桌上聊得起劲时,却听见帐篷外传来一阵整齐的步伐声。正当众人疑神疑鬼之时,却见帐篷的帘子被两名身高体壮的卫兵掀开,紧接着,一队身穿镇虏军军服,头戴头盔,脚蹬长筒靴的林清华卫兵走进了帐篷,他们人人手持快枪,快枪的枪尖儿上插着雪亮的刺刀。
卫队进入帐篷之后,那本来还算宽敞的中军大帐立刻显得狭小起来,幸亏卫队很快停止了迈步,否则的话,帐篷很有可能被那整齐的脚步声震倒。
随着军官的口令声,卫队很快立正、转向,分成两列正对两边的酒桌,士兵们随后将手中端着的快枪放了下来,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桌子上的那些官员。
虽然在坐大多数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将,但毕竟林清华的这个举动太过骇人听闻,因而一时之间众人倒真有点儿不知所措,纷纷东张西望,并在心中猜测着林清华的用意。
正当众人心中惴惴之时,忽然听见帐篷外有人高喊一声:“楚国公到!”
又是两名强壮的卫兵引路,紧接着一名身穿镇虏军军服的年轻人跟在他们身后走进了中军大帐,而他的身后则还跟着两名同样魁梧的卫兵。
年轻人两眼直视前方,迈着大步径直走向那最里边的上席。
不待旁人解释,众人已然明了此人是谁,因为除了大明楚国公林清华之外,还有谁敢坐在那里呢?
其实在坐的大多数官员并没有见过林清华,他们只是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楚国公林清华引兵入陕西,并将入寇的蒙古骑兵击败,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林清华本人,今日才是他们第一次领教林清华的威风。
几名机灵的官员立刻走出席位,绕过挡在酒桌前面的镇虏军卫兵,跪在走道上,口中高呼“参见楚国公。”
有他们带头,其他人也纷纷有样学样,一时之间,整个帐篷中有充满了喧闹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中华异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