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九节 江南协定(2/6)
p>
(5)作为让步措施,林清华同意郑森与他共同分享福建、广东、苏州、杭州一带的赋税,期限是十年,两人将共同任命税务稽查官员,共同征收这些地区的赋税,这些地区的赋税所得一人一半。o咸+鱼?看
(6)为了表示双方的诚意,并防止对方单方面毁约,两人同意将主要的协议内容形成为书面的协议,并公告天下,而且两人不仅在协议上签了字,盖了章,甚至还按照最原始的形式在那协议上摁下自己的手印画了押。
当然了,两人的协议中还是有一些秘密的约定的,但是这秘密约定只是君子协定而已,既没有形成为文字,也没有其他的人知道,甚至连他们身边的亲信都不知道,如果他们本人不说,那么是不会有其他人知道的。
这个协议的签定,不仅使双方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战争,而且也为后来双方的关系打下了新的基础,并成为后世处理双方关系的重要依据。由于这个协议是在郑森控制的江南地区签订的,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江南协定》。
协议签订以后,双方就开始各自忙碌起来,郑森忙着将自己在江南一带搜刮的钱财和驻扎的军队调往福建和南洋一带,而林清华除了准备合适的部队进入江南地区接管之外,还必须布置北伐事宜,并将郑森移交过来的江南官府班底进行整顿,从中挑出可以为自己服务的人。
郑森驻扎在江南一带的军队数量比较多,差不多占了他陆军的近一半,因此撤退的过程倒并不算快,从春节刚过就开始撤退,一直到二月才将大部分人撤完,只剩下了还驻扎在南京城里的三万军队。
今天,正是郑森驻扎在南京城内的军队撤退的日子,三万军队分成两路,一路由陆路向南开拔,经过南直隶和江浙一带,回到郑森的老家福建,而另一路则从南京上船,直接用船运往南洋,去支援那里的郑森军队,准备加强那里的要塞防御,以抵御那一带不断增多的英国海盗的骚扰。
除了郑森的一万余陆军部队要用船运走之外,镇虏军的两个步兵旅也将从南京上船,不过,他们的目的地却并不是南边,他们将先行北上山东,将刚刚从湖广运来的五门以散件方式运输的“雷神”大炮运到那里,并在那里等候从淮北、河南一带运来的大量辎重粮草,然后再与由山东出发的两个步兵师一道乘船北上,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占领山海关,掐断满清出关最重要的通道,与由漠南蒙古和山西北部东进的镇虏军骑兵部队和蒙古骑兵部队一同从侧翼威胁满清,以保证林清华的战略得到完整实施。
至于这些镇虏军步兵身上背着的两支快枪,除了一支为他们自己使用之外,另外的一支将在他们抵达山海关后与大量的子弹一同交给随船返回的郑森舰队,由他们直接带回南洋,以装备郑森部队,而这六千余支快枪与大量的子弹也是林清华与郑森关系破裂之后,双方的第一次正式的军火交易。
作为表示对于此次撤军行动的重视,林清华亲自来到了城北,去与郑森派来的全权代表刘国轩会面。
刘国轩的心情是非常的复杂的,对于郑森与林清华和解的决定,他既感到有些吃惊,但同时也非常的理解,因为在他看来,如今的镇虏军实力绝对不可小视,尤其是陆上战争,镇虏军更是一支百战之师,也许郑森的军队海战经验丰富,但是,在镇虏军面前,郑森的陆军部队将变得不堪一击,这一点是所有的聪明人都承认的,他当然也不例外。
刘国轩当然也舍不得离开富庶的江南,但是他不得不正视现实,毕竟对于郑家来说,保住来之不易的家业才是最最要紧的,至于争霸天下的奢望,目前是没有什么可能了,既然连郑家的掌舵人郑森都放弃了,那么自己这个郑家的将领还有什么好怨言的呢?所幸的是,作为郑森的亲信之一,刘国轩在那份协议正式公布之前就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因而得以早一步将名下的产业卖出,并用卖得的钱在南洋买了很大一块土地,那块土地上有山有水,景色宜人,确实是他非常喜欢的地方,他已经将自己的全家都迁到了那里,虽然思乡之情是免不了的,但是毕竟还是前程最要紧,况且在一向勇于冒险的福建人看来,到南洋就好比是去邻居家的菜地一样方便,除了要冒些海上的风浪之险之外,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拒绝的理由,尤其是南洋充满了让人为之疯狂的憧憬,那里的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是个很不错的新家,比起贫瘠的福建山地来,那里应该是充满了希望的。
站在城头上的林清华当然是不可能知道站在自己身边的刘国轩的心思的,他现在只是在用心的用手中的千里镜观看着那些正在上船的镇虏军士兵,默默的在心里祝福着他们。
刘国轩自然也是不会去打扰林清华的,因为他现在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话说,况且他毕竟是郑森的亲将,还是与林清华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不过,林清华最终还是开口了,他收起手中的千里镜,对身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中华异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