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1/2)
42年大年初一的清晨,北平百望山下的农村,农村人早早从温暖的被窝中醒来。\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昨儿除夕刚扫过的土院儿被风刮乱,大红灯笼己经熄灭,各家各户的门框上,红通通的春联被晨霜冻得亮晶晶,倒贴的“福”字在晨光里透着喜气,黎明还远吗?
刘平寇家里的木门两边上,爷爷亲手写的对联“军民同心驱倭寇,五谷丰登盼太平”格外醒目,窗上新贴的红窗花被风一吹,影子在土墙上轻轻跳动。
门口昨夜放过的鞭炮,散落着昨夜的鞭炮红碎,还有未燃尽的鞭炮插在冻硬的土坷垃里,混杂着硫磺味儿。
门口几个孩子哈着白气,蹲在墙根儿扒拉着碎屑,偶尔捡到个漏响的小鞭儿,便装起来高兴的不得了,惊得拴在里边的老黄牛首晃尾巴。
村头的老槐树边那口井,民兵队队员的小李正帮王大爷挑水。民兵驻扎地昨夜除夕大家送去的饺子,那装饺子盘儿,这会儿洗净了摞在灶台上,铜盆里还泡着半盆白面——还有几家猎户凑的野猪肉馅,准备初一给大伙儿分着包饺子。
“小李啊,等会儿跟俺去趟西坡,”帮王大爷往水缸里面续着水,王大爷热情的说着:“新打的野鸡,给伤员老郭炖锅汤。”小李抹了把汗,应着声,腰间的驳壳枪带随动作晃了晃,露出半截裹着红布条的枪把——那是昨儿孩子们硬塞给他的“新年彩头”。/0/0?小?税*惘. ,冕/费·跃¢毒,
六点左右 ,村中央的打谷场热闹起来。民兵队长敲着铜锣喊:“开早饭喽,各家领粥啦。”木桌上摆着几大盆稠乎乎的小米粥,掺着碎红薯块儿,旁边竹筐里是棒子面窝头,冒着热气儿,这是给过不下的佃户准备的。
几个佃户婆娘端着粗瓷碗,边给娃子擦脸边往场边挪:“他张婶,你家虎娃昨儿可把俺们逗坏了,踩岁时摔个屁股墩儿,还举着芝麻秸喊‘吓跑鬼子喽’。”
哄笑声里,不知谁往场中央扔了一挂小鞭儿,“噼里啪啦”的响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惊得附近院儿拴着的毛驴首尥蹶子。
最热闹的要数祠堂前的空地。民兵队员们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军装,上衣胸前口袋别着新的红纸花,正帮着孩子们折纸旱船。
刘平寇被伤员老刘喊到西屋墙根儿,老刘叔往他手里塞了个烤红薯:“小子,昨儿说的事儿算数吗?等早上拜完年,你就去北安河村,回来先教你认识草药。”
外面堂屋里,供桌上的粗瓷供盘里……盘里摆着几个冻得硬邦邦的豆包和贡品,算是给祖宗的祭品,旁边还搁着半碗清水,代酒敬天。
7点整,村长敲响了挂在槐树上的半截钢轨。全村老少围成圈,民兵队长站在中间石碾子上,手里举着张皱巴巴的油报纸:“乡亲们!昨儿咱收到边区消息,太行那边儿又打了场大胜仗!”
底下立刻爆发出高喊和掌声,拄拐棍的赵大爷颤巍巍站起来:“俺说啥来着,只要咱拧成一股绳,小鬼子就蹦跶不了几天!”话音未落,不知谁家娃娃举着根树枝冲上前,喊着“打鬼子”的口号,逗得满场人首抹笑出的眼泪。·鸿_特!小^税-王^ !已.发*布!醉`薪-章.节_
早饭过后,男人们扛着锄头往地里走——虽说大年初一,可春耕的粪堆早该翻了。
女人们聚在井台边,一边搓麻绳一边唠嗑,有的手里的笸箩里装着昨儿剩的素饺子馅,准备和点野菜面,晌午给大伙儿做菜团子。
几个半大孩子追着跑过晒谷场,每人兜里揣着块硬糖——那是民兵队发的“战利品”,听说是从鬼子据点抢来的。
刘平寇摸着兜里老刘给的子弹壳挂件,这是老刘给的收徒礼,望着远处山梁上晃动的大树身影,忽然觉得这土了吧唧的村里被民兵保护着过年,比以往那些年都要暖乎。
日头爬上东山时,村西头传来秧歌调。不知谁从箱底翻出了褪色的红绸子,缠在锄搞把上当彩棍,民兵队员和老百姓掺合着,在土路上扭得尘土飞扬。
领头的大爷扯着嗓子唱:“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歌声混着驴叫声、孩子们的笑闹声,顺着山村往远处飘,惊起出来觅食的山雀,扑棱棱飞向缀着几缕白云的蓝天。
大年初一早上,西北风卷着地上的碎雪片子往脖领子里钻。刘平寇刚跨出家门,就听见发小在巷口喊:“平寇!今儿拜年去呀?今天村里老热闹了。”
他头也不回地摆摆手:“行跟你跑几家,最后几家就不去了!师父托我去北安河办点事儿!你可得给我保密啊!”娘追出来往他挎包里塞了个馒头,“早去早回,晌午给你刘叔换药有你平武哥呢!别担心。”
昨夜在西屋炕的草席上,重伤快好的老刘躺在草席上。
用没挂彩的那只手攥着他手:“小子,敢不敢在跑趟北安河?找游击队长和联络员王文问问,最近有啥要接应的。”
刘平寇胸脯一挺,把缴获的鬼子手枪往腰里一别:“师父您就擎好吧!太阳落山前准保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