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1章 音乐的对抗三(2/2)
.."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在广场另一端,士兵们正用工兵铲为五具小棺材填土。最小的那具棺材上放着一只锡皮口琴——那是约翰在伦敦出发前,送给街头卖唱少年的饯别礼。
深夜,乔治提着煤油灯走进卡昂音乐学院遗址。月光透过破碎的穹顶,在布满弹痕的谱架上投下蛛网般的影子。突然,他的靴子踢到一个金属物体——那是半截小号,弯曲的管身上还留着牙印。
"1937年产的古董,"阴影里传来约翰的声音,他正用绷带缠绕流血的手指,"巴黎音乐学院定制款,阿道夫·赫塞尔的收藏。"他举起小号残骸对着月光,镀银的喇叭口映出扭曲的星空,"现在成了战壕里的尿壶。"
乔治的灯光扫过墙角。一架三角钢琴斜插在瓦砾堆里,琴盖不翼而飞,裸露的琴弦像竖琴般支棱着。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个琴键上都放着一枚子弹壳,按照音阶从低到高排列。
"《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死亡演绎。"约翰用刺刀挑起一枚弹壳,里面渗出黑红的凝固物,"党卫军第12师音乐顾问的杰作——用阵亡者的血润滑击弦机。"
乔治突然按住约翰的肩膀。在钢琴共鸣箱深处,隐约传来金属的嗡鸣。两人合力掀翻琴身时,十几只黄铜音管滚落出来——全是教堂管风琴的发音管,每根内侧都刻着法文祷词。
"他们把圣咏变成了杀人机器..."约翰捡起一根音管,管口边缘残留着导火索的烧灼痕迹,"这些是引爆器的传声筒。"
煤油灯突然剧烈摇晃。乔治敏锐地注意到,地板上散落的尘埃正以特定频率震颤。他趴下倾听,混凝土传来细微的震动——是《众神的黄昏》的节奏型,来自地底深处。
"地下室!"
撬开暗门后,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僵在原地:三十多具德军尸体整齐地围坐在一台巨型录音设备旁,每人太阳穴上都有枪眼。录音机仍在运转,唱针卡在唱片最后一圈沟槽里,发出规律的咔嗒声。
约翰取下唱片,借着灯光辨认标签:"1944年6月5日...拜罗伊特音乐节彩排实录。"他的手指抚过那些细密的纹路,"这不是普通唱片,是声波引信的控制盘。"
唱片背面用红铅笔标记着坐标——正是明日盟军装甲师必经的112号高地。
黎明前的指挥部里,乔治将音管排列成奇怪的阵型。红发约翰用纱布包裹的手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满音符与等高线的混合图谱。
"声波地雷阵,"约翰敲击着112高地的沙盘模型,几个锡兵应声倒下,"当我们的坦克引擎频率与唱片预设的和弦共振时..."
帕特森冲进来时差点撞翻沙盘:"长官!侦察连在112高地南坡发现了这个!"他抖开麻袋,数十个金属圆筒滚落桌面——每个都刻着柏林爱乐厅的徽记。
乔治拿起一个圆筒对着灯光旋转。筒壁的螺旋纹路在晨曦中泛着诡异的光泽,那是被刻意放大的声槽,足以将坦克引擎的轰鸣放大成引爆信号。
"贝多芬《命运》开头的三短一长..."约翰突然抓起野战电话,"快接工兵营!告诉他们用《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排雷!"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卡昂城外的田野上出现了奇景:工兵们推着装满留声机的独轮车前进,喇叭里播放着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每当唱针走到特定段落,就有工兵冲向闪光的草丛,剪断连接地雷的铜线。
乔治站在城墙缺口处,看着这一幕荒诞而壮丽的音乐战争。他的怀表躺在掌心,秒针与《婚礼进行曲》的节拍完美同步。突然,一阵熟悉的口琴声从身后传来——是变调的《友谊地久天长》,每个音符都带着血的气息。
红发约翰倚着断墙,残缺的口琴在晨光中闪着暗哑的光。他的耳朵仍在渗血,但眼睛亮得惊人:"听说了吗?拜罗伊特歌剧院上周被炸了。"他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美国第八航空队的《女武神》特别演出。"
远处的地平线上,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正踏着留声机的旋律驶来。坦克履带碾过麦田的声音,像极了定音鼓沉闷的滚奏。
乔治收起怀表,轻轻按了按胸前的口袋——那里装着莉莉贝特最新的画:歪斜的坦克上开满了向日葵。他转向约翰:"能吹首《斯卡布罗集市》吗?士兵们需要点温柔的曲子。"
当口琴声飘过焦土时,第一只云雀冲上了天空。
每个士兵都疲惫不堪,无论身心,但战争却从不肯让他们停歇!
家人们,点菜啦点菜啦!
下一本书作者想写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王国、意大利王国中挑选,请在评论区投票,作者会按照人数进行准备!
不想错过《英伦亲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