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2章 风波再起(下)(3/3)
,照着这片他们一手重建、又即将暂时舍弃的营地。身后传来吧嗒吧嗒的脚步声,是钱有福。
“旅座,还没歇着?”钱有福递过一个烤得焦香的红薯。
陈天接过,掰开,热气腾腾。“老钱,你说,我们这一步,走得对不对?”他看着远处黑沉沉的旷野,声音有些飘忽。
钱有福沉默地啃着红薯,半晌,才沙哑地说:“旅座,我老钱是个粗人,不懂啥大道理。我就知道,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可南京那些大官,不给粮,不给药,还往死里卡咱们脖子。咱窑湾死了那么多兄弟,换来个啥?是白眼,是猜忌!跟着您,虽然苦,虽然险,但心里痛快!您是真把弟兄们的命当命!是真想打鬼子!咱自己找出路,有啥不对?总比窝囊死强!”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睛在月光下异常明亮:“再说了,旅座您给的方子,那些战术,那些练兵的法子,还有您让小虎讲的道理,我老钱活了大半辈子,在旧军队混了几十年,闻所未闻!我就觉着,您不是一般人!跟着您走,错不了!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咱老钱也给您趟出一条血路来!后勤这块,您放一百二十个心!有我老钱一口气在,绝不让一个兄弟饿着肚子打仗,绝不让一个伤员缺了救命的草药!”
朴实无华却重逾千斤的话语,让陈天心头滚烫。他用力咬了一口香甜的红薯,仿佛汲取着这片土地上最坚韧的力量。“好!老钱,有你这番话,我陈天心里就有底了!明天,开拔!咱们自己打出一片天来!”
就在新编旅厉兵秣马,准备跳出睢宁这个牢笼时,几股微弱的“星火”,也悄然向这支部队靠拢。
一个自称是苏北某县“抗日救国会”代表的教书先生,辗转找到了孙小虎,表达了当地民众对新编旅的敬仰和支持,愿意提供情报和少量物资。
一个穿着长衫、商人模样的人,在徐州城内秘密约见了周安邦,暗示其背后是“西爷”(新西军)的人,对陈旅长在台儿庄的战功和睢宁的作为表示钦佩,希望在打击日伪方面“互通声气”。
甚至江北某支实力颇强、对南京命令阳奉阴违的地方保安团团长,也派心腹送来了密信,信中言语恭谨,称陈天为“抗倭柱石”,抱怨何应钦嫡系对地方部队的欺压排挤,隐约流露出“若他日陈旅长另起炉灶,愿附骥尾”的意思。
这些信息,通过周安邦和孙小虎,迅速汇集到陈天案头。他仔细审阅着,心中波澜起伏。历史的洪流正在加速,各种力量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新编旅浴血搏杀出的名声,他刻意展现的治军能力和不同于旧军队的作风,以及当前与何应钦派系的公开矛盾,像黑夜中的篝火,吸引着各方势力的关注。未来的路,依旧凶险莫测,但不再是孤军奋战。
他走到窗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东方天际,己隐隐泛起一丝鱼肚白,尽管大部分天空仍被沉重的黑暗笼罩。睢宁营地内,士兵们己经开始无声地集结,如同暗夜中蓄势待发的群狼。钱有福带着他的后勤组,正麻利地将最后几件工具装上板车,动作轻快而沉稳。
陈天深吸一口凛冽而自由的空气,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
“天快亮了。出发!”
不想错过《烽火1937,从黄埔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