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没跟错人(1/2)
天刚蒙蒙亮,吴克仁就醒了。/优_品?暁`税-徃~ /追¢嶵·歆¢蟑_节^六安城的清晨不像东北老家那样带着霜气,槐花的清香混着早饭的烟火味,从窗缝里钻进来,让他这把老骨头都觉得舒泰。他慢慢坐起身,右臂的伤口还没利索,抬起来时隐隐发紧,却比在后方医院养伤时舒坦多了——在这里,连空气里都透着股踏实劲儿。
院外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是郑铁匠的徒弟们在赶早工。老将军披了件洗得发白的褂子,走到门口倚着门框看。铁匠铺的炉火己经烧得通红,郑铁匠光着膀子抡锤,汗珠顺着黝黑的脊梁往下淌,落在烧红的铁块上,“滋啦”一声腾起白雾。旁边的案子上,摆着新打好的锄头,刃口磨得发亮,还有几支步枪,枪托上缠着防滑的麻绳,看着就结实。
“吴将军,醒啦?”郑铁匠歇了歇,用搭在肩上的布巾擦汗,“早饭在锅里温着呢,钱副官特意让留了俩糖包。”
吴克仁笑着点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在东北军当军长时,吃饭要摆副官、卫士,哪有如今这样,跟铁匠师傅搭句话就能蹭早饭的理?可偏偏就是这份自在,让他觉得比穿金戴银还舒坦。+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
他慢慢往街面走,右臂吊在胸前,走得不快,正好能看看这六安城的新模样。路东的豆腐坊己经开了门,掌柜的是个白净后生,正推着石磨磨豆浆,乳白的浆汁顺着磨盘往下淌,香气飘出老远。见了吴克仁,后生赶紧停下手里的活,端来碗热豆浆:“吴将军,尝尝?新磨的,放了糖。”
“不了,留着给孩子们喝。”吴克仁摆摆手,目光落在豆腐坊墙上的红纸上——那是民主政府贴的《商户须知》,写着“公平交易,不欺老幼,按月缴公粮,支援抗日”,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走到练兵场时,张大山正带着新兵练劈刺。晨光里,鬼头刀的寒光闪得人眼花,新兵们的动作还生涩,喊杀声却格外响亮。吴克仁站在边上看了会儿,见个瘦小子总也劈不对姿势,忍不住走过去,用没受伤的左手比划:“腰要沉,臂要稳,刀劈下去时得带劲,就像砍小鬼子的脑袋!”
瘦小子脸一红,照着他说的试了试,果然像样多了。¢狐_恋\雯+茓^ ~哽~鑫-醉^全\张大山在一旁哈哈大笑:“老将军,您这手本事可别藏着,多教教这些娃!”
“等我这胳膊好了,”吴克仁拍着胸脯,疼得龇牙咧嘴,却笑得开心,“别说劈刺,就是骑马冲锋,我也能给他们示范!”
正说着,就见陈天陪着林墨从场外走来,两人手里都拿着图纸,边走边说,眉头时不时皱一下,看样子是在商量正经事。吴克仁远远看着,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这陈天,跟他年轻时真是不一样。
他想起自己在东北军时,治军靠的是军棍和军规,哪有陈天这样,跟士兵一起吃饭,跟百姓一起种地,连开个会都要听教书先生、铁匠师傅的意见?可偏偏就是这样,磨盘山的队伍越打越壮,根据地的地盘越来越大,连六安城的百姓都说,这是“自己的队伍”。
“老吴,正找你呢!”陈天看见了他,笑着走过来,“林参谋说,新西军在皖东办了个军校,想让你去给学员们讲讲战术,你看咋样?”
吴克仁眼睛一亮:“讲战术?中!我这肚子里的货,正愁没处倒呢!”他顿了顿,又有些不好意思,“就是……我没读过多少书,怕讲不好。”
“您就讲实战!”林墨笑着说,“讲讲苏州会战怎么打阻击,讲讲大别山怎么反扫荡,这些比书本上的学问管用多了!”
吴克仁心里暖烘烘的。他这辈子,打了半辈子仗,败过,胜过,委屈过,可从没人把他这点“实战经验”当个宝。陈天这小子,是真把他当自己人,当长辈敬着。
晌午时分,吴克仁跟着陈天去了城外的稻田。钱有福正带着百姓们放水插秧,新翻的泥土散发着腥气,绿油油的秧苗在水里立得笔首。赵刚也在,拄着拐杖,指挥几个新兵把秧苗捆成束,虽然腿还不利索,却比谁都忙。
“老吴,你看这稻子,”陈天指着田里的秧苗,“是林参谋从南泥湾带来的稻种,说能抗倒伏,产量高,等秋收了,咱也办个粮食加工厂,让百姓们吃上白米饭。”
吴克仁看着陈天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这小子心里装的,不只是打仗,还有百姓的日子。他想起在后方医院养伤时,听护士说陈天夜里总对着地图发呆,不只是看地形,还在上面画水渠、标学堂,当时他还笑这是“不务正业”,现在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根基”。
夕阳西下时,吴克仁坐在城墙上,看着百姓们扛着锄头回家,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跑,练兵场的号声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渐渐歇了,只有远处的稻田里,还传来几声青蛙的鸣叫。
他摸了摸右臂的伤口,虽然还疼,却不再觉得碍事。他知道,等伤好了,他要去军校给学员们讲战术,要带着铁血营的老兵们练刺杀,还要看着六安城的稻子熟了,看着孩子们在新学堂里念书,看着陈天把这根据地,建成真正的“百姓家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烽火1937,从黄埔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