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 第6章 东王大清关誓师,刘成温先兵后礼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东王大清关誓师,刘成温先兵后礼(5/6)

目录
好书推荐:

平定东北的消息传到帝都洛阳,举国欢庆。

皇宫中,皇帝心中大畅,心道:自己这个二儿子最像朕,文武双全,只可惜不是长子。

其实,另外还有两个不能立其为太子的原因,只有皇帝自己知道:

一是二儿子6年前,在大清关那次负伤,医圣孙思邈曾为其验过伤,悄悄对皇帝说过:“二王子这伤,是有人刻意而为,必须要集天下13种珍贵药材,才能治愈,老朽只能尽力搜集,否则,东王不但内力修为过不了5级初阶,而且将年不过50岁---"随后就云游天下而去。

如今数年已过,孙思邈杳无音信,想是这药材不好找寻,皇帝亦不报任何希望。

长子正胥,虽然文武皆不突出,但确实嫡长子,为人中规中矩,一直以来也没犯啥大错,将来继承大统,也无不可---

第二日,朝堂之上,皇帝在征求文相朱太公、武相刘光武意见后,颁下圣旨:

一是封赏刘成温、徐天德、白武起、金弼术等有功之人。

二是依东王请求,由朱元晦的工部负责,建设奉天、长春、龙江三城,并以这三城为中心,设立东北三郡---奉天郡、长春郡、龙江郡,使大汉帝国版图扩张为---24郡。

三是依照东王请求,由王介甫的户部负责,迁徐姓、孙姓、李姓、岳姓、白姓等50万中原大汉人出关,屯荒军垦。

同时命东王,统帅东北军,镇守包括大清关、青云关以东的东北地区,牵制周边的契丹、蒙古、”朝”鲜三国。

见东王干净利落拿下东北全境,而且没有居功自傲,太子傅正胥暂时放下一颗心,但既然坐上了储君的宝座,不可能不培植一些自己的力量,二弟东王背后有朱家的暗中支持,三弟那边有朱贵妃和独孤家的支持,他这边不能坐吃山空,八大世家中,还有好几个世家在向自己示好呢,暗中培植、提拔自己的亲信坐上重要职位上已经是当务之急,另外,联姻也是个必然的选择。

大汉帝国朝堂之上表面上和谐统一,实则八大世家,5大王子,已经开始暗暗较力,只不过外人很难看明白罢了。

现在傅君峰刚刚登基两年,威信和凝聚力完全建立起来,主要矛盾是一致对外,在这一点上,各方势力还是能很容易达成一致,不过,再过一些年情况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创元三年。

随着奉天、长春、龙江三城的相继建立,50万大汉帝国民众用了几年时间,陆续迁入东北,安家落户。

中原民众的迁入,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种子、纺织技术、冶炼技术,东北经济开始发展。

东王在刘成温、金弼术、徐天德等人的支持下,在东北励精图治,开荒军垦,沃野千里的平原上,一片片大豆、高粱、玉米、水稻田,东北局势,逐步趋于稳定。

更让东王意想不到的是,随着中原人口迁入,中原人口已大大超越东北原有住民,汉民族的包容文化逐步发挥作用,各族之间出现通婚,东北各民族,开始走向融合

但是,周边的契丹、蒙古、”朝”鲜三国,却立觉如芒在背,哪会容大汉帝国在东北立足?与东北军的摩擦,自此开始

东北除了西南面的大清关与大汉帝国的中原接壤外,完全处于西面契丹、北面蒙古、南面”朝”鲜的三面包围之中,这三国正规的铁骑数量就达25万,绝对不是2万多东北军所能抗衡的!

整整25万胡人铁骑啊!

就是大汉帝国的所有精锐主力都拿出去,在野外恐怕也无法阻挡这25万胡人铁骑的攻击!

随后,东王又组织加固了东北的西南面---大清关和青云关防御,用于抵御契丹铁骑的进攻;同时,筹划在东北的西北面,建立---白城、黑城两座要塞,以抵御蒙古铁骑的进攻。

南面肯定也要做相应的部署,以抵挡”朝”鲜半岛的威胁,不过,东北和”朝”间有一条大江--鸭绿江,天然隔开了二者的疆域,”朝”鲜国士兵骑兵数量少,战力一般,一时间应该也能应付。

东王平定东北之后,女真部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大,基本覆盖了整个奉天郡,几个中小部落,纷纷归顺。

女真部落,从而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部落,族长金弼术自然是心满意足,不管到哪个年代,族群人口、地盘都是实力的保障,能让女真族在自己手中壮大起来,他还是对得起列祖列宗,跟东王的关系更是处的极好。

(作者的话1:大清关,即为现实生活中的---山海关。)

(作者的话2:从这一章开始,本书中的很多人物,算是真正出场,刘成温即刘伯温、徐天德即徐达,和之前提到的常羽春,后面还会出现的常茂,现实历史中,都是《明英烈》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