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二章 四两拨千斤(2/2)
好书推荐:
这个疑虑,让阿伦将军非常担忧。
阿伦将军犹豫着要不要扩大制空巡逻区的时候,美韩联军采取了折中办法:为攻击机群提供掩护。
随之发生改变的,还有美韩联军的轰炸战术。
这样一来,黄峙博的目的达到了。
当美韩联军把大批战斗机派去轰炸人民军的防空系统与空军基地,攻击人民军地面部队与防御设施的战机大大减少。
对正在挺进的美韩联军地面部队来说,这绝对不是好消息。
美韩联军要想按照计划在七天内攻占平壤,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为了加快进攻步伐,美韩联军别无选择,只能暂时放下第四军团,把重点放在海州,集中兵力攻打守卫黄州川的第一军团。
结果是,大批作战部队、重型装备与作战物资需要通过海运送往前线。
黄峙博的预判非常准确,他提出的作战方案也显得更有意义:要想阻止美韩联军攻占平壤,就得切断美韩联军的海运补给线。
问题是,动用潜艇,是不是太过了?
潜艇不是战斗机,发动袭击前没有任何征兆,动用潜艇袭击舰船,很容易被当成大规模战争的标志性事件。
一百年前,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不无关系。
限制潜艇的袭击方式,又会使潜艇丧失隐蔽性,变得无足轻重。
批准潜艇参战前,傅秀波给了黄峙博另外一支力量:海军航空兵。
用战斗机轰炸运载作战部队与装备物资的船只,比用潜艇光明得多,不用担心遭到对方指责。
只是制空权不在志愿军手上,海军航空兵参战的意义并不大。
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得动用潜艇。
不想错过《燃烧的海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