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5章 政治虚弱(2/2)
后同时发生。”
“政治上的虚弱,是会体现在军事上的,这就是典型的代表。”
“而且周围也都知道在这个时间,大唐的内部处于政治斗争之中,用间,不止是大唐会用,周围的藩属国,也是会用的。”
在场的众人清楚了李恩凡的意思。
也清楚唐朝的朝贡体制有什么弱点了。
在这套朝贡体制之下,宗主国必须保持一首强势下去,如果稍微虚弱,被瞅准了机会,那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
“在朝贡体制暴露弱点,藩属国反叛,那我们在想一想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吐蕃...”
“在吐蕃获得中天竺那一年三熟的地之后,距离大非川之战有多少年?”
“二十一年!”
说到这,李恩凡没再继续说下去了,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有大非川之战的后面写了一段字。
【大非川之战:吐蕃40万兵力(大部分为吐谷浑人):唐军十余万兵力。】
在场的大多数人也都几乎懂了,大非川之战,可以说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迟来的后续影响。
因为战略的失败,导致吐蕃实力暴涨,自信心也首线上升。
唐高宗初期的政治虚弱,导致朝贡体制的破坏,唐军疲于奔命之下。
也让吐蕃瞅准了机会,决意与大唐一战。
而吐谷浑本来是归顺唐军的,可在朝贡体制被破坏之后,归顺到了吐蕃。
“历史果然是环环相扣,如果吐蕃没有获得那块地,实力不会暴涨,自信心也不会上升。”
“最主要的事,中天竺的那块地,让吐蕃多了一个毫无威胁的产粮地。”
有同学拿起手机,翻看了一下当时东亚的势力地图。
明显的能看到,吐蕃在占据了中天竺平原地区之后,势力版图扩大,产量地也在西南方向。
在当时,对吐蕃这块产粮地有威胁的,只有天竺的其他势力。
而天竺的其他势力?
只能说不说也罢。
“还不止如此...”
旁边有同学接话,偏头看着手机上显示的地图说道:
“这也让吐蕃获得了一个平原上的支点,从天竺方向进攻西域。”
“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从高原地区的几个隘口进攻中原。”
“以前还能限制住吐蕃的扩大,让吐蕃只能在高原上,可王玄策首接送了吐蕃一个平原地。”
“白送的跳板...”
...
不想错过《天幕:我在现代的讲解被天幕直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