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三章 梁山7(2/3)
题。要说功劳,韩奕出奇兵,光天化日之下将刘铢劫出青州城,令其部下群龙无首,郭琼趁机领兵入城,彻底了结了朝廷的一桩隐患。要说智勇双全,他能够将沙场骁帅慕容彦超玩弄于股掌,足以显示他的将略才干。
但是,韩奕这次郓州之行,差点酿成一场兵乱,未免有些目中无人了。所以,慕容彦超连上三表,指摘韩奕的不是,扬言与韩奕势不两立。
殿中坐着杨邠、史弘肇、王章、郭威、二苏与窦贞固等将相,众人议论了半天,也商量不出个对策来。史弘肇脸上似笑非笑,有些幸灾乐祸,尤其是当他听说慕容彦超气得吐血,刘铢被打掉了三颗门牙的时候。
郭威有心替韩奕说几句好话,但他不想让人觉得他太偏袒韩奕,所以他眼观鼻,鼻观口,不动声色,静观别人怎么说。
还是皇帝刘承祐开了口:“杨卿,刘铢已经在来京师的路上。郭琼上表奏请朝廷早日派人镇守青州,你看该遣何人去青州?”
杨邠心想皇帝这也是避重就轻,轻咳了一声,终于打破了沉默:“回陛下,中书近日拟徙薛怀让为匡节度使,徙折从阮为武胜军节度使,杨信为保大军节度使,又调刘词为安节度使。”他望了一眼史弘肇,接着道:
那王饶厚赂史弘肇,不仅没被朝廷追究罪责,反而正授节钺,不得不让人惊骇。苏逢吉心中不满,他不仅不满那王饶没有厚赂自己,更是不满武人专权,打断杨邠道:“陛下问的是青州!”
杨邠瞪了苏逢吉一眼,接着说道:“朝臣本有计较,徙慕容彦超为兖州泰宁军节度使,至于现泰宁军节度使符彦超,让符公移镇青州。”
“那天平军呢?”刘承祐问道。
“邺王高公,乃累朝宿将,又德高望重,足以捍卫京师东边门户。”杨邠回道。
“有高公镇守郓州,当然是个极好的人选。”苏逢吉插口道,“可是高公此前一直镇守邺都,何人填补此一空缺呢?”
“邺都天雄军乃河北重镇,素为京师北边门户,近来辽人蠢蠢欲动,屡有南掠之举,朕心有不安。”刘承祐点头说道,“邺王不可离镇!”
“邺王虽是沙场老将,但邺王为人低调,并无力挽狂澜之策。近来辽人南掠,臣观河北诸镇自闭门户,相互推诿,任凭辽人兴风作浪,杀我百姓。”史弘肇道,“所以,臣以为不如遣一朝中重臣镇守邺都,号令河北诸镇,如此方可万无一失。”
君臣的目光一下子全都聚集到郭威的身上,因为除了郭威,好像没有人可以胜任这等重任,也没有人会让君臣觉得更放心边事。
郭威忽然觉得今日廷议,已经离题万里了,今日讨论的是韩奕,不是辽人与他郭威。
但无论刘铢,还是慕容彦超、韩奕,他们之间的“小事”与辽人犯边之事相比,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辽人虽不复耶律德光时的强势,但常常举兵南掠,再加上河北沿边诸镇各不统属,辽人来时,大多各自紧闭门户,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恨不得辽人只去邻郡侵害,让中原皇帝与大臣们头痛不已。
如此一来,辽人更加肆无忌惮,不举兵南下烧杀抢掠,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
“那史卿以为如何?”刘承祐欠身问道,这种征伐之事让他如同抓瞎,没了一点主张。
“臣以为,就命郭公以枢密使之职,率禁军镇守邺都,兼领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陛下可诏河北诸镇,令河北诸郡兵甲钱谷,但见郭公文书立皆禀应。”史弘肇说道。
“不可!”苏逢吉闻言,大声疾呼。
苏逢吉的姿态,令众人诧异,纷纷侧目而视。
“历代故事,从无此例!郭公既领大镇,何必又兼枢密使之职?不妥、不妥!”苏逢吉直摇头。
“领枢密使,可以便宜行事,诸军方会畏服。否则,郭公何以号令河北兵壮,何以筹集钱粮?”史弘肇针锋相对道,“李守贞据河中叛时,郭公不是也身兼枢密使之职前去讨逆吗?此便是例证!倘若那时郭公没有枢密使的头衔,诸军岂会听他号令,同心合力,诛此大逆?”
史弘肇的话,令苏逢吉措手不及,苏逢吉只得向皇帝摊着双手道:“陛下,以内制外,可谓顺也!今反以外制内,罔顾制度,可乎?”
刘承祐左思右想,看看史弘肇,又看了看苏逢吉,还是没有决断:“辽人近来屡犯我境,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令人发指。鉴于邺都重镇,朕亦以为非郭卿不足以镇守,苏卿所言虽也道理,但辽人南寇事大,还须从长计议。”
“那关于韩奕之事,应当如何处置?”窦贞固见此事暂且挂起,又将今日的议题拉了回来。
“沿边尚且不得安宁,韩奕又另生事非,视藩镇勋旧如无物,肆意妄为,臣以为若不严加惩处,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代末年风云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