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3章 独立团要建自己的兵工厂!(1/2)
"好!"他把布往桌上一拍,"给楚云飞送一匹去,让他瞧瞧土布比洋呢子还结实!"
染坊里,女工们用长木桨搅动布匹,捞出时白坯布己变成与黄土同色的灰蓝。¨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
这种染料有个妙处——遇水会加深颜色,反而更利于伪装。
程工程师在染缸边记录数据,笔记本上写满了"鞣酸浓度""氧化时间"等术语,旁边还贴着张八路军服色卡做对比。
……
腊月飞雪时,五千套新棉衣分发到各营。
李云龙扯开自己的棉袄,里面的棉絮像云朵般蓬松。
"看这针脚!"他指着衣襟内侧,双线回针细密如鱼鳞,"被服厂的姐妹们熬了多少夜!"
战士王根生捧着棉衣哽咽,露出的补丁摞补丁的单衣袖口。"参军三年,头回穿这么厚实的棉衣..."
“哭个球!”李云龙踹了他屁股一脚,笑骂道:“明天穿着它去端鬼子炮楼,让小日本看看咱的棉衣比他们的呢子大衣还暖和!”
整个独立团营地,此时都沉浸在一片节日般的喜悦中。
各营的战士们排着队,接过班长手中沉甸甸的新棉衣,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1+4?k,a^n?s?h*u/._c!o~m?
许多人像王根生一样,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新棉衣厚实的布料,不敢相信这是属于自己的。
他们脱下身上打着补丁、薄如蝉翼的旧军装,套上这件蓬松柔软、暖意袭人的新棉衣,一股暖流瞬间从皮肤渗透到骨子里。
“娘的,俺这辈子没穿过这么体面的衣裳!”一个老兵咧着嘴,摸着棉袄内衬光滑的棉絮,眼眶有些湿润。
他甚至舍不得立刻穿上,只是反复摩挲着,仿佛那不是一件棉衣,而是某种珍贵的艺术品。
往年冬天,晋西北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割裂着战士们的身体,冻伤、感冒、风湿是家常便饭。
许多战士夜里冻得睡不着觉,只能紧紧蜷缩在一起,靠体温互相取暖。
伤亡不仅来自敌人的枪炮,也来自无情的严寒。
然而今年,独立团的战士们套上新棉衣,再戴上暖和的棉帽,穿上厚实的棉鞋,一个个都精神抖擞,仿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他们感受着棉花带来的温暖,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与自豪。
这份温暖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首抵人心的。·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
战士们知道,这每一件棉衣,都凝聚着根据地军民的心血,是独立团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象征。
有了这样的棉衣,冬天行军不再是煎熬,潜伏作战也能坚持更久,大大降低了非战斗减员。
晋西北的冬日,寒风凛冽如刀,却丝毫未能冻结平安县独立团团部窑洞里那股躁动的热气。
李云龙背着手,粗大的指头在一张简陋的地图上戳来戳去,发出“啪嗒”的闷响。
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的据点、公路和根据地内新开辟的耕地,唯独在“生产”这一栏,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
“老赵,你看看,咱们现在一万号人,光靠缴获那点儿弹药,打一场大仗就得抓瞎!”
李云龙一脚踹开脚边的木柴,火星飞溅,映红了他拧起的眉头。
“上次打鬼子炮兵联队,要不是老子的‘平安牌’航弹管用,光靠步兵硬冲,得伤亡多少兄弟?”
赵刚推了推鼻梁上那副修补了无数次的眼镜,镜片上沾满了油灯的烟灰。
他呷了一口凉茶,眉头紧锁:“老李,缴获是有限的,鬼子的兵工厂也不是取之不尽。咱们的武器弹药,特别是重武器弹药,消耗实在太快。长此以往,咱们手里即便有飞机坦克,也只能当摆设。”
这话首戳李云龙心窝子。
自从穿越以来,他凭借着脑海中的现代知识,将独立团武装到了牙齿——能空袭的轰炸机,能精确打击的航弹,甚至能自给自足的冬装。
然而,他最清楚,这些“神迹”的背后,是根据地简陋的工业基础和脆弱的供应链。
一杆步枪、一颗子弹的生产,在现代社会是流水线上的简单操作,在这里,却如同逆天改命般艰难。
“他娘的,老子受够了看鬼子脸色吃饭!”李云龙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煤油灯一阵摇晃,火苗跳跃。
“老子要建一个正经的兵工厂!一个能造枪、造炮、造子弹的兵工厂,让咱们独立团的武器弹药,全都自己说了算!”
赵刚的茶杯差点滑落,他震惊地看着李云龙,眼神复杂。
他深知建设兵工厂意味着什么——这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海量的资金、稳定的原材料、专业的人才,以及一个能在日军眼皮子底下隐蔽生产的巨大空间。这在根据地,无异于痴人说梦。
“老李,你不是在说胡话吧?”赵刚的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惊动门外的警卫。
“咱们根据地,就算是师部的兵工厂,连生产螺丝钉的机器都没有几台,哪来的条件给咱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我的独立团,有百万大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