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3章 技术攻坚(1/2)
有了材料,技术攻坚立刻进入了白热化。?x-q^k-s¨w?.\c^o′m′
将坚硬的铝锭制成超细的铝粉,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
王瑞德带领团队,改造了粉碎机,经过上百次的尝试,才成功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铝粉。
然而,将铝粉加入推进剂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危险。
铝粉的燃点极高,但在特定条件下,又极易引发粉尘爆炸。
在头两次的混合燃料测试中,都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事故,两座新建的测试窑洞被夷为平地,数名技术员身受重伤。
巨大的压力,让郑大春彻夜难眠。
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一遍遍地计算着配比,分析着失败的原因。
最终,他发现,必须找到一种既能将铝粉均匀包裹,又能起到钝化作用的介质。
经过无数次血与泪的试验,他终于成功了!
一种以二代推进剂为基础,添加了18%的航空铝粉,并用一种特殊树脂作为钝化粘合剂的全新“铝热推进剂”,宣告诞生!
它的能量密度,是二代推进剂的2.5倍!理论射程,完全可以达到二十五公里!
在燃料取得突破的同时,石晋和王瑞德在精度上的革命,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面对远程火箭弹巨大的弹道偏差,石晋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设想——为火箭弹安装一个简易的“陀螺仪”,来稳定弹体姿态。
他拆解了自己那块宝贝的瑞士怀表,研究里面的发条和齿轮结构。
最终,他利用怀表发条,设计出一种能在火箭弹发射后,通过释放发条的弹力,驱动一个小小的金属飞轮高速旋转的装置。
这个小小的“土法陀螺仪”,虽然简陋,却能有效地抵消火箭弹在飞行中的不规则翻滚!
而王瑞德,则对发射架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他设计出一种“分导式滑轨”,将原本固定的八根发射轨,改造成了可以独立进行俯仰角微调的结构。
这样一来,炮手们就可以在齐射时,为每一枚火箭弹设定一个略微不同的发射角度,形成“梯次覆盖”的弹幕,极大地增加了打击面积和命中概率。
1943年秋,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之后,独立师的死神,完成了它的终极进化。
三十门全新的“震天雷丙型”火箭炮,正式列装炮兵旅。
“震天雷丙型”技术参数:
射程:稳定射程22公里(己能完全覆盖太源城墙及外围阵地)
战斗部:配备了由郑大春团队研发的触发/空炸双模引信,可根据目标性质,选择撞击地面爆炸或在空中预定高度爆炸。¨0?0\小·说+蛧? ′无·错?内¢容_
精度:在“土法陀螺仪”和“分导式滑轨”的加持下,20公里射程的散布精度,提升到了惊人的“百米级”。
齐射准备时间:由于流程优化,整个齐射的准备时间,缩短到了五分钟以内。
看着这三十门如同史前巨兽般狰狞可怖的战争机器,李云龙知道,决战的时刻,不远了。
他手中的利剑,己经足够长,足够锋利,足以刺穿太源那坚固的城防,首抵筱冢义男的心脏。
就在独立师的地面打击力量突飞猛进之时,一片巨大的阴影,也开始笼罩在根据地的上空。
晋中战役的惨败,让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终于将独立师视为头号大敌。
他们虽然暂时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但却派出了航空兵,对独立师的根据地,特别是军工核心区,进行频繁的侦察和骚扰性轰炸。
“呜——呜——”
刺耳的防空警报,成了那段时间根据地百姓和兵工厂工人们最熟悉的声音。
一天下午,三架日军的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情况下,大摇大摆地飞临潞阳特种钢厂上空,投下了一串串致命的炸弹。
“轰!轰隆!”
刚刚建成的几座厂房,在爆炸中轰然倒塌。
正在指挥工人抢救设备的程工,为了掩护一名年轻的学徒,被一根炸飞的钢梁砸中了左臂。
当人们将他从废墟中刨出来时,他的整条左臂,己经血肉模糊,骨骼尽碎。
在野战医院里,程工的左臂被无奈截肢。
当李云龙和赵刚赶到病床前时,这位为独立师立下汗马功劳的总工程师,脸色苍白如纸,但他看着李云龙,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师长……对不起……我没保护好……我们的设备……”
李云龙握着他仅存的右手,虎目含泪,一字一句地说道:“程工,你好好养伤!这个仇,我李云龙记下了!我发誓,不出三个月,我要让小鬼子的飞机,有来无回!”
兵工厂被炸、程工重伤,这件事,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每一个独立师人的脸上。
它以一种血淋淋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没有制空权,就没有一切!
研发防空武器,成了独立师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我的独立团,有百万大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