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0章 研发豹2坦克(2)(1/2)
摆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的,是一道道几乎无法逾越的技术天堑。`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
第一道天堑,便是那身刀枪不入的“铠甲”。
“复合装甲,此路不通。”
在经过一个月的理论研究和材料分析后,王瑞德和他的团队,无奈地得出了这个结论。
图纸上那些陶瓷、芳纶、特种合金的配方,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
“既然正路走不通,我们就走邪路!”
王瑞德,这位从铁匠铺里走出来的总工程师,再次展现了他那充满“土法智慧”的创造力。
在一个专门开辟的防护测试场上,他对着众人,展示了他的替代方案——“三明治”式间隙装甲。
“同志们,请看!”他指着一块厚达半米的巨大钢制靶板,“这,就是我们为‘猛虎’设计的‘土法复合装甲’!”
这块靶板的结构很奇特:最外层,是一块经过特殊热处理的、高硬度的轧制钢板;
中间,是厚达三十厘米的、用钢框固定的、由石英砂、碎石和钢筋混凝土混合而成的夹层;
最内层,则是一块韧性极好的低碳钢板。
“我的想法是,用外层的硬钢板,来崩碎穿甲弹的弹头;用中间的混合夹层,来消耗和干扰弹芯的侵彻能量;用内层的韧性钢板,来挡住最后的碎片。·3!0-1^b+o′o+k`..c!o-m*三层结构,层层削弱!”
王瑞德解释道。
“测试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远处一门被修复的日军47毫米反坦克炮,对准靶板,猛然开火。
“轰!”炮弹精准地击中了靶板。
众人紧张地凑上前去。
只见靶板的最外层,被轰出了一个碗口大的缺口,但炮弹,被死死地卡在了中间的混合夹层里,未能击穿!
“成功了!”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但王瑞德却摇了摇头:“别高兴得太早。这只是47炮。我们的目标,是要防住关东军可能装备的75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炮!”
接下来的日子里,测试场上炮声不断。
他们用缴获的各种反坦克武器,对不同配比、不同结构的“三明治”装甲,进行了上百次残酷的实弹轰击。
最终,他们确定了一套虽然笨重(导致车体重量剧增),但防护效果最好的方案。
与此同时,为了生产这些加厚的特种钢板,王瑞德在总部调拨的冶金专家和设备的帮助下,竟然奇迹般地在潞阳钢厂,搭建起了一套“土法电渣重熔”系统。·顽? ? .鰰.栈/ .埂-欣-嶵′快~
他们将搜刮来的所有优质钢材——铁路钢轨、锅炉钢板、重型机械零件,全部回炉,通过电渣重熔技术,提纯钢水,去除杂质,生产出了独立师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强度合金装甲钢。
第二道天堑,是那颗澎湃的“心脏”——动力系统。
郑大春和他的团队,面临的困难,丝毫不比王瑞德小。1500马力的目标,遥不可及。
“造不出一台大的,我们就把几台小的捆在一起!”郑大春也走上了一条“土法创新”的道路。
他们将从太源缴获的、以及总部支援的,所有能找到的大功率柴油机,全部拆解开来,研究其内部结构。
最终,他们决定,以一款缴获的德制船用柴油机为蓝本,进行仿制和放大。
在发动机车间里,日夜响彻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和刺鼻的柴油味。
郑大春的团队,尝试将两台仿制出的400马力发动机,通过一个巨大的并联齿轮箱,强行连接在一起。
这个过程,简首是一场噩梦。
两台发动机的转速难以同步,导致巨大的震动和功率损耗;
并联后的体积过于庞大,几乎塞不进坦克的底盘;巨大的发热量,更是让冷却系统频频“开锅”。
经过无数次失败,在烧毁了十几台发动机原型后,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款虽然极其笨重、效率低下,但功率勉强能达到700马力的“太行一型”多缸柴油机原型。
与它配套的,则是一个借鉴了重型推土机和火车头技术,制造出来的、换挡时需要用锤子砸的、重达数吨的巨型变速箱。
第三道天堑,是那双致命的“利爪”——120毫米滑膛炮。
滑膛炮,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是独立师前所未见的。
为了加工出一根合格的炮管,王瑞德的团队,将兵工厂里最大的一台镗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他们用尽了所有能找到的大口径炮管毛坯和从大型化工厂拆来的无缝钢管,进行着艰难的深孔加工。
为了解决炮管的强度问题,他们甚至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爆炸自紧”工艺——在炮管内部,引爆经过精确计算的少量炸药,利用瞬间的冲击波,使炮管内层金属产生预应力,从而提高其抗压强度。
与炮管同步进行的,是炮弹的研发。
郑大春亲自挂帅,攻关尾翼稳定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我的独立团,有百万大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