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八章(2)(2/3)
便强令各处红军出击。然此时国军已踞险地,据碉防守。红军攻而无益,徒增死伤。于是红军各部渐次退入广昌,闭城死守,只留小部占据各高地。
红军喘息未定,忽旴江两岸大军猛烈攻击广昌城。飞机、大炮一齐猛轰红军阵地。各处红军皆冒死突击,弃尸遍地。城外高地,逐次失守。巴掌形、清水塘、麒麟山、中华山等处皆落入国军手中。时大雨滂沱,数日不绝。旴江暴溢,未及掩埋之尸体,浮于水面,塞江而下。忽传国军谢家昌师奇袭广昌得手。广昌城西北之守军皆无心抵抗,卖竹坪、大仙山、新人坪相继失陷。城东郊之顺化渡亦为国军占领,大军鱼贯入城。红军弃城而走,向赤水、头陂方向撤退。谢家昌师欲麾军追击,蒋中正电令制止,仍令全军待雨住天晴后,缓缓而进,免遭埋伏。过几日,国军分路而进,于路捕获伤病红军数人,得知红军数万之众,已弹尽粮绝,仓促撤退,又受霪雨之累,战力大损,若乘时追击,红军必全军覆灭。众将皆懊悔不已。
时国军东路军相继攻克太阳嶂、将军殿、弋口、挽舟岭、江家店等地,继而攻占建宁;南路军亦占领筠门岭要塞,震荡赣南。赤区全民皆兵,穷于战事,农业荒废,凋敝日甚。战至此时,李德等辈进不能克,退而丧威,军势萎靡,败局已定。
国军汤恩伯部追至大寨脑、季风寨等地,忽遇红军强烈阻击。汤恩伯累攻不克,便令众军迂回侧击。红军多面遭击,犹死战不退,及至与国军阵前肉搏。忽闻谢家昌奔袭高虎脑地区。红军大惊,惧怕后路被截。便连夜撤至高虎脑筑碉防守。国军跟击而来。此处山峰绵延,悬崖峭壁举目便是。时红军驻高虎脑、贯桥西北鹅形与香炉寨等,严阵以待。国军航空大队猛烈轰炸红军阵地,又架巨炮四面轰击。红军堡垒俱毁。国军将官以为红军阵中存者无多,遂悉众大举急进。忽红军阵中无数火舌齐射,国军皆措手不及,死者满谷。适谢家昌麾军赶来,与汤恩伯、樊崧甫等分路攻击。红军疲于应付,及至弹尽,乃与国军近身相拼。战略高地渐次落入国军之手。红军舍命抗拒三日,终因军力寡弱,死伤无数,鹅形、香炉寨、中沙相继失守。红军再难相持,匆匆撤走。
高虎脑之役,国军亦筋疲力尽,谢家昌便令独立师休整。汤恩伯只道红军兵疲将沮,遂率军猛追,越过良田、沙洲等地。忽红军突袭得手。国军弃尸遍野。汤恩伯如梦初醒,急向谢家昌求援。航空大队亦赶来增援,将红军阵地掀塌。汤恩伯乘时攻击万年亭主峰,再尝败绩。汤恩伯大怒,选团营级军官约四十余人组成敢死队,率数百精锐之士攻击。敢死队攻至红军核心阵地,片甲不回。谢家昌率军姗姗来迟。汤恩伯哭丧着脸叙述前事。谢家昌至阵前探察良久,道:“此处壕坚堡硬,攻之无益。”忽中央电令谢家昌增援薛岳部。谢家昌大喜,率军而去。汤恩伯无奈,望山而叹。
过几日,汤恩伯率军突袭驿前。飞机大炮猛击保护山、蜡烛形两地。红军枪弹俱缺,更兼战壕多被大炮炸塌。相持不久,红军便退。国军各将官见汤恩伯得胜,皆来争功,各率本部人马分路杀来。保护山、蜡烛形旋即落入国军手中。国军齐聚驿前,四面攻击。宝峰山不久便陷,国军顺势攻进驿前街。红军且战且走,一直退到石城。
薛岳自得识于蒋中正,从此平步青云,很快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民国二十三年四月,薛岳麾军至韶源,苦战多日,红军兵败力疲,惶惶撤去。薛岳追至上冈,红军残部驻扎不住,又弃阵奔走,薛岳再攻寿华山。久攻不克,正一筹莫展之际,谢家昌率军前来,欲断其归路。红军不敢恋战,趁夜退走。薛岳分兵进击老营盘。谢家昌追至高兴圩。时红军守将知来者乃是谢家昌,皆欲报昔日高兴圩之仇。谢家昌令大炮猛击红军阵地。顿时高兴圩地区地动山摇,许多红军被掀起数丈高。国军趁机冲击红军阵地。红军死守不退,战至天黑。谢家昌心如焚燎,严令众军分两班人马,不间断的攻击。忽传老营盘已为薛岳攻陷,红军无心再守,于凌晨悄然撤去。国军随后追击,顺势攻占良村。独立师追抵兴国城下时,薛岳已先期到达。于是国军数万之众遂将兴国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国军航空大队对兴国县城轮番轰炸,民房俱着,连烧数日。大炮将城墙轰塌,国军一涌而入。时红军主力已然退走,城内唯有少许赤卫军。城区被焚成白地,焦尸遍地。赤卫军零零星星,躲于残墙败壁之下,死战不退。谢家昌见此凄惨景象,心中凛然,不敢久驻,便带领全师越过城区,开往石城。
忽中央电令各路指挥官赴庐山议事。谢家昌与薛岳同行,抵达庐山牯岭时,又一同晋见蒋中正。此次征战,胜利在望。蒋中正兴致勃勃,令谢家昌为第六路军副总指挥,协助薛岳运筹。庐山会议中,中央密拟了一个进剿计划,名其为“铁桶计划”。此计划为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提出,确定以瑞金为最终目标,国军各部从四面八方向前推进,形成以瑞金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包围圈,并在瑞金四周构建30道铁丝网、30道封锁线。为防止红军突围,计划配备1000辆军用十轮卡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