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五章,谁沾它就得死(2/2)
:“这俩位就是我对你说的,从云南过来投奔我的。瞧你最近想家想的茶饭不思,今晚就请他们过来,陪你好好聊聊。想问啥你就问吧。”
转过脸来又对我们说:“这位是我太太,云南畹町人,民国8年随我来缅甸,至今没回去过呢。你俩快给她说说家乡的事情,说啥都行,夫人都想知道。”
夫人和蔼可亲,对人彬彬有礼。闲聊中得知,夫人原是云南畹町一户傣家土司的女儿,那年团长的部队驻扎在畹町桥,经人说媒嫁给了团长。后来团长的部队被解放军打散了,她就随团长来了缅甸。夫人最关心的是父母现在是否还健在、家里的土地、山林是否还归她家所有,国内的生活是否安定?
按团长的吩咐,我们尽说好的,说宽慰她的话。告诉她,大陆百姓的生活非常安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没有劳动能力的政府还会养起来。还告诉她,在我们插队的寨子里,老人活到百岁的有好几个。
夫人听着,不住地点头,眼里噙满了泪花。
掌灯时分,团长吩咐开饭,满桌子的好菜只诱得我和苏僮馋延欲滴。
夫人一个劲地给我们夹菜:“多吃点,见到你们就像见到了家里人。”
团长打开一瓶酒说:“这茅台留了好多年,今天高兴,咱们开怀畅饮,到了我的部队就是自家人了。你俩好好干,我这儿差的就是文化人,在我这会出息的。”
夫人边吃饭,边想着什么,忽然问:“既然家里那么好,你们干嘛要背井离乡跑这荒山野岭来呀?”
夫人的问话让我一时语塞,又是苏僮接上话答:“毛主席说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轻人就要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有出息。我们出来是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等建功立业了再回去报效家乡,孝敬父母。”
听苏僮这么说,夫人脸上疑云顿消,一边给团长续酒,一边对他说:“这样好的小伙,大老远的跑来投奔你,你可不要亏待人家哦。人家刚才说了,出来就为建功立业,有个好前程,你要多提携才是啊。”
团长举起杯,一口喝干了杯里的酒,鹰一样的眼睛又开始发光。他盯着我和苏僮看,良久,指着客厅里一个硕大的水簇箱说:“瞧见鱼缸里的鱼吧,那里面有两种鱼,地图和短嘴鳄,它们都是以鱼为食的。夫人刚才让我提携你俩,你俩可得争气,要学做吃鱼的鱼,可别被鱼吃掉。我能帮你们一时,却帮不了你们一世,一切还得靠你们自己。”
停了片刻,团长接着说:“你俩都是文化人,应该知道鸦片的历史吧。19世纪英国人为了开发远东鸦片贸易,在金三角埋下罂粟种子。70多年来,金三角的罂粟花开花落,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存法则。虽说我们这方人全靠鸦片养活着,但今天我要给你俩打个招呼,我的军队里绝不允许吸食鸦片,你们要牢记我的话,谁沾它就得死,这是军规。”
听着团长的训导,我和苏僮一个劲地点头。一餐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临了团长问:“你们俩谁愿意留在我这,给我当文书?”
我和苏僮对视着,谁也不说话。见我们没回答,他又说:“这样吧,谁年龄小谁留在我这。”
听团长这么说,我大着胆站起来,一个立正:“报告团长,我俩都想留在团长身边。”
团长稍作沉吟,爽快地答:“好吧,你俩一个在我这当文书,一个去我的警卫连干排长,就这么定了。”
一切都出乎意料之外,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已经不住兵营的大房间了,搬到警卫连一间不错的瓦屋里。(未完待续)
不想错过《黑色郁金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