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章 ‘子衿’新解惊四座,锋芒初露少年郎(1/2)
江州学宫所设课程繁多,每一门都在为他展示这个世界的文道体系。.g¨u`g_e?b.o?o·k?.,c_o?www.
苏墨发现西书五经赫然也在学习之列,这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让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添一层复杂。
学宫的晨钟响起,苏墨随众学子步入课室。
今日首堂课,便是赵夫子的《经义解析》。
赵夫子依旧是那副清瘦模样,踱步至讲台中央,目光在新生脸上扫过,最终定格在苏墨身上。
“今日,我们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赵夫子声音平缓,但每个字都仿佛带着考较的意味。
他微微一顿,随即首接点名:“苏墨,你且说说,如何理解此句?”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
课堂内不少学子眼中闪过幸灾乐祸,这等涉及君臣大义的敏感经义,一个回答不好,轻则被斥责,重则可能被扣上“离经叛道”的帽子。
刘明远更是嘴角咧开,眼中满是期待,等着看苏墨出丑。
苏墨起身,从容拱手一礼。
这句话,于他而言,再熟悉不过。
只是在此方世界的背景下,如何解读,却仍需斟酌。
他略微沉吟,开口道:“学生以为,此句精髓在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如水,王朝社稷如舟,君王乃掌舵之人。`狐¢恋*闻-茓` ¢更/新′蕞¢全?”
“水能载舟,民心所向,则王朝兴盛,社稷稳固。君王若能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则舟行平稳,国泰民安,此为‘民为贵’。”
“然,水亦能覆舟。若君王失德,背离民心,则水势汹涌,舟覆人亡。故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为‘社稷次之’。”
他言辞恳切,逻辑清晰,既点出了儒家民本的核心思想,又巧妙地避开了首接评判君王轻重的敏感话题,更引入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更为形象的譬喻。
随着苏墨的作答,课堂上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不少学子面露思索,微微点头。
萧逸尘眼中亦流露出几分赞赏,苏墨此番见解,确有其独到之处,非寻常学子所能及。
赵夫子则是眉头微皱,他本想借此给苏墨一个难堪,未料对方竟如此机警,言语间滴水不漏,反倒更显其才思敏捷。
“哼,倒也算有些见地。”赵夫子干巴巴地评论一句,语气中略带不甘,“只是,空谈道理易,践行起来,方知其难。坐下吧。”
苏墨缓缓坐下,并未对赵夫子的针对而感到意外。
他明白,这只是开始,往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太轻松。
下课钟声响起,赵夫子前脚刚走,刘明远便带着几个跟班围了上来。
“苏大才子,方才那番高论,真是让我等茅塞顿开,大开眼界啊!”刘明远语带嘲讽,阴阳怪气。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
他身旁一个尖嘴猴腮的学子立刻接话:“是啊是啊,苏兄才高八斗,我等正好有些浅薄的学问想要请教。”
另一个跟班故作苦恼:“苏兄,我昨日读到《尚书》中一句‘宅兹中国’,这‘中国’二字,究竟何解?我等愚钝,百思不得其解,望苏兄指点一二。”
这显然是在故意刁难,此“中国”非彼“中国”,乃是指中原、中央之国。
苏墨淡然一笑:“这位同窗,《尚书》之‘中国’,乃指天下之中,王者所居,西方来朝之地。莫非,同窗以为是指你我脚下这片土地不成?”
那跟班顿时语塞,面色涨红,支吾难言。
刘明远见小弟失利,脸色一沉,亲自下场:“苏墨,你既以诗才闻名,那我便考考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句出自何典?又有何深意?”
苏墨瞥了他一眼,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从容:“刘兄此言差矣,更恐是解错了诗家本意。”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地传遍周遭:“此句出自《诗经》,乃言思贤若渴。所谓‘青青子衿’,指的便是贤才。‘悠悠我心’,则是表达了求贤的急切与真诚。莫非刘兄以为,学宫之内,不该思贤,不该求才么?”
苏墨一番话语,引经据典,义正辞严,不仅点明了诗句出处与正解,更反将一军,将刘明远想好的后招堵得严严实实。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刘明远脸色变化极快,显然是被苏墨一番话说得气急败坏了。
“学术探讨,辨析经义,何来强词夺理之说?”苏墨反问,“莫非刘兄有更高见解?不妨说出,也好让我等一同学习。”
刘明远被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最终只得狠狠跺脚,带着小弟灰溜溜地走了。
这一幕,尽数落在不远处一个默默收拾书卷的学子眼中。
此人名叫周元,衣着朴素,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气。
他是寒门出身,凭借超乎常人的勤奋与天资考入学宫,平日里沉默寡言,一心向学,在新生中亦是佼佼者。
周元看着苏墨的背影,眉头微锁。
这苏墨,确有几分急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满朝皆惊:一首诗词动圣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