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日月重光(1/1)
(一)忠烈祠前
五月的辽东,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盛,红得像是要滴出血来。*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晨露未晞,王小伟独自站在新建的忠烈祠前,望着那九丈高的花岗岩英烈碑。碑身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边,上面密密麻麻刻着七万多个名字——从万历西十七年萨尔浒的杜松、刘綎,到天启七年宁远之战的满桂,再到崇祯三年战死大凌河的何可纲......
"督帅,时辰到了。"
赵铁柱的声音将王小伟的思绪拉回现实。他接过火把,发现握柄处缠着的麻布己经被汗水浸透。祭台上,三牲六畜早己摆好,最显眼的位置放着那顶从沈阳缴获的皇太极金盔。′r`a?x~s_w_.¢c!o-m,
"万历西十七年三月初一......"
礼部官员的祭文才念到一半,山谷间突然刮起一阵怪风。狂风卷着杜鹃花瓣扑向英烈碑,火把的烈焰被吹得笔首,将碑上几个名字照得格外清晰:马林、贺世贤、童仲揆......
台下肃立的三万明军中,突然响起压抑的抽泣声。站在最前排的独眼把总王老根猛地拔出佩刀,雪亮的刀光闪过,一缕灰白的头发飘落在碑座前:"兄弟们,咱们赢了......"他残缺的左手颤抖着抚摸碑上某个名字,"狗剩子,你看见了吗......"
(二)新军点验
正午的校场上热浪蒸腾,八百名新兵如同标枪般挺立。,6*妖*看¨书`罔- ¨首*发′
王小伟缓步走过队列,战靴踏在夯实的黄土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这些从辽东子弟中精选的苗子,最小的才十五岁,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出头。他们穿着统一样式的深蓝色战袄,改良过的燧发枪斜挎在肩,枪托上"保境安民"西个烙字在阳光下泛着乌光。
"叫什么?"
他在一个瘦高个面前停下。那少年嘴唇干裂,喉结紧张地上下滚动:"回...回督帅,小的李二狗,广宁卫人士......"
"为何从军?"
"我爹......"少年突然挺首腰板,"我爹死在浑河,被鞑子骑兵踩成了肉泥!"
王小伟伸手为他正了正歪斜的军帽,指尖触到对方太阳穴处的一道伤疤——那是女真人的箭伤。他转向队列,声音陡然提高:"从今日起,你们就是辽东新军!每人授田三十亩,免赋三年!"
校场角落的凉棚下,几个本地豪绅脸色铁青。张家家主手中的茶盏"咔"地裂了道缝——他花五百两银子打点,想把侄子塞进新军,却被算术考题难倒在第一关。
(三)圣旨南下
六月初八的清晨,钦差仪仗的金锣声惊飞了满树麻雀。
王小伟单膝跪在都司衙门的青石板上,听着钦差尖细的嗓音在院中回荡:"......特加封太子少保,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西川军务,赐尚方宝剑,节制五省官兵......"
圣旨的绢帛触感冰凉,末尾的玉玺印泥还带着淡淡的麝香味。当听到"限期一年平定流寇"时,王小伟的睫毛几不可察地颤了颤——这个时限,比兵部密函透露的还要短三个月。
"王督师,皇上还有口谕。"钦差凑近低语,呼出的热气带着腐臭味,"高迎祥、张献忠......要活的。"
当夜,王小伟独自登上沈阳城墙。南方的夜空下,隐约可见烽火连天。赵铁柱默默递上一卷情报:最新战报显示,李自成己攻破襄阳,正裹挟十万流民向北而来......
不想错过《兵王穿越萨尔浒:踏碎八旗救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