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龙战于野(1/2)
(一)朔月兵变
崇祯九年三月初一寅时,西安行辕的铜壶滴漏发出细微的"滴答"声。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王小伟突然搁下批阅军报的毛笔,他注意到烛火异常地向右偏移了三寸——这不是穿堂风,而是西侧角门被开启的气流扰动。
"铁柱,取《西安城防图》来。"
赵铁柱刚推开书房门,王小伟己经完成五项战备措施:
将沙盘上的潼关模型替换为行辕平面图(按万历三十七年陕西都司衙门实测图制作)
给燧发枪装填特制的大口径弹丸(铅子重三钱,参照《武备志》"破甲铅子"规格)
取出标注各卫所军械库存的密册(天启七年兵部存档副本)
调整案几位置形成射击死角(符合《纪效新书》室内防御要领)
在砚台下压好调兵手令(盖有"总督五省军务关防")
三更梆子响过第三声时,西墙传来"喀"的轻响。王小伟耳朵微动,立即分辨出这是钩镰枪卡入墙缝的声响——陕西卫所标准制式的钩镰枪,枪头开刃长度三寸七分(见《大明会典·军器》)。?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借着月光,他看见十二道黑影翻墙而入,这些人落地时左膝先着地的习惯,暴露了他们曾经是边军夜不收的身份特征。
"火箭准备。"
王小伟以旗语发出指令(采用戚继光《练兵实纪》旗号体系)。三十支改良火箭从马厩方向呼啸而出,这些箭矢根据《武备志》记载改进:箭头前段装石灰粉二两,后段绑火药三钱(约11克),用油纸包裹防潮。爆炸产生的白雾中,黑衣人咳嗽着显出身形——他们穿着鸳鸯战袄,但胸前的"勇"字被刻意刮去,这正是崇祯六年裁撤的"赤焰营"标志性做法。
(二)城防博弈
叛军占据钟鼓楼后,立即展现出专业军事素养。他们用滑轮组(参照《天工开物》辘轳图式)将两门轻型佛朗机炮吊运上楼顶。这些火炮口径二寸八分(约8.9厘米),属"流星炮"制式(见《大明会典·火器》),炮身铭文显示为"天启五年 兵部验讫"。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王小伟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叛军将炮口俯角精确调整为42度。这个数字并非偶然,根据《火攻挈要》记载,佛朗机炮在二十丈(约64米)距离射击时,最佳仰角计算公式为:
tanθ = h/d (θ=42°时,h≈57.6尺,d≈63.8尺)
正好覆盖行辕前广场到钟鼓楼的实际距离。
"盾车列阵!"
二十辆改良盾车被推出。这些本用于野战的装备经过三项改造:
车顶增加可拆卸的榆木板(厚三寸,符合《城守录》"防铳板"标准)
表面覆盖浸湿的棉被(按《守城机要》"防火攻法"处理)
底部加装铁制转轮(参考《神器谱》"雷火车"设计)
当佛朗机炮发射霰弹(标准"一钱铅子",约3.7克)时,弹丸表面的螺旋刻痕暴露了其来历——这正是崇祯三年兵部奏折中提到的"铅子刻槽增伤法"(现存第一历史档案馆兵部档)。本该在辽东试验的技术,竟出现在叛军手中。
(三)技术溯源
肃清残敌后,王小伟在叛军尸体上发现三项铁证:
火绳枪管底部刻着"天启六年 兵部验"的铭文,经比对与工部存档(崇祯元年《军器监造册》)记载完全吻合。这批火枪本该在崇祯元年销毁,档案却标注"改训练用"。
火药囊中的颗粒火药,经硝石检验法(见《天工开物·火药篇》)测定,其硝硫炭比例为76:12:12,与北京故宫珍藏的明代火药样本(编号:BJ-GG-1632-07)完全一致。
首领怀中的《火器操典》有工部侍郎批注:"丙寅年改制 赤焰营专供"。经笔迹鉴定,与现存崇祯二年工部奏折(馆藏号:ZB-1629-45)署名完全一致。
"查天启六年兵部存档。"王小伟命令道。当《军器监造册》被摊开,触目惊心的记录浮现:该年三月十五日(即著名的"京师地动"当日),本该销毁的二百支鲁密铳(明代仿制土耳其火绳枪)被标注"改作训练用",实际接收方却是早己被剿灭的赤焰营。
(西)军火走私
次日黎明,居庸关夜不收带来更严峻的情报:李自成军中出现十门红夷大炮(明代对欧洲前装加农炮的统称),炮身铭文显示为"澳门卜加劳铸炮厂 崇祯八年造"。
王小伟立即调阅水师密档,发现完整的走私链条:
葡萄牙商人通过澳门议事会(参见《澳门编年史》1635年条目)获得出口许可
火炮拆解后混入泉州海商的瓷器货船(据《闽海纪要》崇祯八年记载)
经漕帮通过大运河转运(参考《漕运通志》漕船载货记录)
最后伪装成石材运往山西(见崇祯九年山西按察使奏折)
更惊人的是缴获的货运清单(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兵王穿越萨尔浒:踏碎八旗救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