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江陵城重归宁静(2/2)
以寇封自称,他终于下了决心。
那一声“父亲”,令刘备心知……
这或许,是长子最后一次如此称呼。
张松将归之际,诸葛逸发出警示!
厢房内,刘备凝视寇封远去的身影……
他深知,舍弃“刘”字,重归“寇”姓,对这位前长子而言,是解脱。
但念及自身背负的“大汉之刘”,刘备心生黯然。
汉室复兴,何时能成,得以解脱?
刘备脑海中涌现诸多身影:
桃园结义的关羽、张飞;
黄巾之乱时的恩师卢植;
陶恭祖、徐庶、赵子龙;
还有诸葛亮、庞统等人。
他们相继聚首,让他不再孤单。
他们并肩前行,共举刘汉大旗。
无论前方是深渊还是险峰;
无论敌人多么强大。
他们未曾退缩。
武将挥剑,文士执刀。
刀剑交响,默默开辟兴汉征途。
“此生为复兴大汉,死而无憾。”
昏暗之中,刘备低吟。
然而,不知为何,
言罢,刘备脑海中忽现一英俊少年身影。
少年沿兴汉之路,追随孔明、云长等人足迹,自后疾驰。
面对艰难险阻,峰峦深渊,强敌环伺,少年毫无惧色。
跃马扬鞭,挺身而出,护众人之前。
随后,刘备望见少年身后,关兴、关平、关索、张苞、向宠等年轻一代紧随,以稚嫩身躯,为年迈长辈抵御外敌。
岁月流转,他们日渐成长,智慧与英勇,皆似父辈。
猛然间,刘备从遐想中抽离,隐约捕捉到后方传来焦急的呼唤。
他旋身回望,见一小胖墩,肩扛汉旗,边跑边嚷:“逸哥儿,平哥儿,苞哥儿,慢些走。”
细瞧之下,那小胖墩竟是阿斗。
刘备心中涌动暖流:“美好!若亲眼目睹此景,此生足矣。”
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满足的笑意。
不久,刘备收敛心神,步离房间。
至前院,恰逢二弟关羽等候。
关羽尚未启齿,刘备己言:“云长,封儿之事,就此罢休。
吾己令其回归寇家。”
刘备未提寇封,自责一肩扛。
关羽闻言,欲言又止,终叹:“兄长,如此甚妙!那孩童留下,恐生祸端。”
刘备摇头,未置可否,心知关羽好意。
……
数日过去,江陵城重归宁静。
刘备与张松形影不离,宴饮不断,对张松赞誉连连。
张松虽未改口,内心己认刘备为主。
诸葛逸旁观,含笑不语。
期间,一事令诸葛逸讶异:刘封复寇姓,决意归寇家,未伴刘备左右。
至此,风波平息。
诸葛逸险被刘封马撞之事,如瀑落谷,仅溅几点水花,再无波澜。
有趣的是,寇封离去前夜,遣人赠书于诸葛逸,既表歉意,又陈冲突之由,虽与诸葛逸昔日向宠所述略有差异,但大意相符。
诸葛逸本就同情寇封,敌意淡,遂回书一封,言不必介怀,并戏言他日若皇叔挥兵江北,定访寇家,望寇封勿因旧怨拒佳酿。
时光匆匆,转眼五日己过,亦是张松别江陵,返西川之时。
城门旁,送行人群中,诸葛逸随诸葛亮之后,见张松与刘备依依惜别,正欲登车,内心几经挣扎,终挺身而出。
“叔父且慢,侄儿有言。”
诸葛逸一语,引得在场众人——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赵云、张飞、简雍等侧目,皆惊且疑,不明诸葛逸此刻唤住张松所为何因。
张松右脚悬空,正欲踏上木凳,诸葛逸的一声呼唤让他身形一晃,险些摔倒,也险些与车轮相撞。
不想错过《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