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4、老家年夜【捉虫+微修,新章晚上八点之后更新】(3/4)
俩小时。紧接着二舅家的闺女和儿子也来了,这些人凑在一块,磨磨唧唧又是俩小时。
张母是长姐,所以弟妹家孩子要先来拜年,然后张杨再跟着他们一同到屯子东边的大舅家拜年,最后去祈盘一队,给二姨二舅问好。老姨家在很远的另一个屯子,约定俗成的等正月十五老姨一家来送灯再见面送礼。
张家心里从来不待见二姨和二舅,以前为啥张家要从一对搬到二队,不就是因为这两家人作为张母的亲弟妹,却和外人一起欺负他们老张家,让张母寒心了。这些事张杨还清清楚楚记得,他小时候是怎么被所谓的二姨二舅挤兑的,怎么和这些兄弟姐妹干架的。所以,作为晚辈,年礼要送,只是还跟往年一样,张母随便从地窖拿出两箱水果搬去就行了。他们两家挑不着,也没脸挑,因为他们的孩子可都是空手来的。
晌午出家门,张杨脚不沾地,忙忙活活去祈盘一队拜年送礼,中途遇见屯里好些认识人,都热络的凑上来说话。到底张家大小伙子在省城呆了两年,屯子有眼睛都看着张杨的变化,羡慕嫉妒好奇,总之要上来打听个够,打听到身临其境还过瘾。于是张杨额外寒暄一阵子,说的口干舌燥也不放走,反倒引得二姨和二舅家的在一旁酸言酸语的嘀咕。
在二姨和二舅家拜了年,张杨没拿给大舅的年礼,这得以后单独送过去,不然让那些姐妹儿兄弟看见必然得挑理。他气喘吁吁又跑去村东头跟大舅招呼一声。
大舅对张杨也偏爱,知道他肯定得单独一趟,特意准备了饭菜,留他在家吃一口,张杨也终于见识了抹面粉描黑眉毛的大舅姆,倒真是个精神不好的,好在看起来不疯癫,拿到裙子和衬衫就猫在堂屋墙角转圈去了。对于这件事,大舅很淡然,相亲后也是他先点头同意的。大舅说:“这样其实挺好,是个媳妇儿,是个伴,也不怎么用我操心。”
舅甥俩谈了很久,张杨得知,这女人和大舅在一起之后情况好转不少。刚来那时整日只知道扯着人问她好看不,现在已经记得怎么做饭了,也不闹腾,偶尔清醒还会帮大舅洗衣服,跟他好好说一会儿话。对于这场婚姻,张杨没有干涉也没有评价,这是大舅自己的选择,他只盼着大舅过得好就行。
韩耀在灶台前帮张母搅和了半天大锅,俩人还闲扯了挺长时间,而后张母剁完排骨,接过他手里的大勺让他进屋睡一会儿,说晚上守岁,去外面儿放鞭炮该困了。韩耀应声去东屋打盹,跟在家一样沾枕就呼噜呼噜的着了。
这一场午觉睡了仨小时,睡醒时天色已转暗,东屋静悄悄,只有厨房传来的柴火噼啪声和张母一刀刀切皮冻的声音。
韩耀四下看了看,没找见张杨,翻身下地穿上外套,跟张母打过招呼就推门出屋,自己个儿沿着印满“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的计划生育标语的土墙,晃晃悠悠地往村口去了。
黄昏是听响闹年的时段,门外聚集着等待时辰放炮的老少乡亲,都在偷偷打量这个从来没见过的大小伙子。农村人不认生也怕生,都不敢上前搭话,只聚在一起小声猜测,这是谁家来的客(qie三声)。
爆竹零星炸响,有人家的年饭上桌了。空气中带着硫磺味道,寒冷刺鼻,韩耀漫无目的的沿着屯道一路晃悠过去,绕了几圈才寻见村口。
村口开阔的敞地上,小孩儿们正围着一个二踢脚相互推搡,吵嚷着谁去点着它。明明每人手里都拿着根香,却都不敢去引捻子。韩耀在边上抱着手臂看了半晌,忽然笑起来,抽出一支烟点燃,上前引燃捻子。
小朋友们看着这个自动自觉加入进来的大人,面面相觑,然而爆竹冲天的震响仍然引起他们小小的欢呼。
一个小孩儿跑上来问:“你能再点一个么?”
韩耀笑着点头。
于是小孩儿倔n倔n跑进家,随后抱出十好几根二踢脚。韩耀把爆竹立在雪里,把烟放在孩子手里让他捏紧,抱着过去让他伸手引燃捻信,然后在嘶嘶声中紧忙跑开。紧迫感和突如其来的爆破声吓得孩子们哇哇叫,又欲罢不能,吵嚷着都要韩耀抱着跑一回。
张杨从大舅家出来就看见韩耀逗小孩儿的场景,就跟去年在南郊,他们俩一起放小炮仗那时似的。他静静的站在道前的木桩子边看了好半晌,直到孩子们都玩够了,被喊回家吃年饭了才走过去。
韩耀见张杨走过来,随意一笑,道:“回来了。”
张杨笑着凑过去,张嘴“啊”了声。
韩耀把最后一口烟送进他嘴里,俩人肩并肩往家走。
屯道上,老远就能听见张父喊:“回家吃年饭!鞭炮挂上了!”
在院里围观鞭炮噼啪炸响,众人进屋一起吃年饭。这一桌菜前所未有的丰盛,小鸡炖蘑菇,红焖鲤鱼,烀肘子扒猪蹄,皮冻之类过年必须有的菜不提,炖羊排和葱炒羊肉张杨第一回在家里吃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涛声依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