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五章 神医华佗(2/3)
/p>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又仿虎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
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从其名、字来看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
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
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华佗还精于医药的研究。
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初见华佗,任何人都不会将他和一个名传千古的人联系起来,他实在是太普通了。
华佗是一个面容清癯的、约莫四五十岁的老头儿,个子不高,大约七尺的样子。
也许是因为长年在外行医,他的皮肤稍微有一些黑,但是给人很健康的感觉。
华佗很意外,他没想到自己要找的人会是一个如此年轻的人,看他的样子,绝对不到二十岁,甚至还可以说是一个孩子。
华佗问道:“小兄弟,那些治疗瘟疫的药物是你配制出来的吗?”
曾炩语带恭敬的说道:“回前辈的话,正是小子的拙作,让华前辈见笑了。
”
华佗摆摆手,说道:“小兄弟,你不要和老头子来这些虚的。
要是你这样的药物也只能算是拙作,大汉朝就没有良药了。
”
曾炩傻傻的笑了,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会得到一代神医的赞誉。
华佗很是喜欢曾炩的表现,他笑着说道:“小兄弟,没想到你如此年轻就已经有如此高明的医术。
更难得的是你的宅心仁厚,一路北来,我听说了太多的无极商会和你的故事。
可以说,小兄弟你是我最佩服的人!”
曾炩说道:“前辈过誉了,小子不过是做了一些自己份内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不得华前辈如此的赞誉。
前辈数十年如一日,踏遍大汉的每一寸土地,广为行医,这才是值得大家敬佩的行为。
”
华佗得意的笑了,这的确是他最为得意的事情。
在他的心里,医者就是应该这样,广施医术救治病人。
现在,他的行为得到了曾炩的认同,自然是非常高兴了。
曾炩话语一转,说道:“但是,小子却是窃为前辈可惜。
”
华佗一愣,这小子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想教训自己?华佗问道:“小兄弟此话何意?”
曾炩笑道:“华前辈四处行医,救治了不少的病患。
但是个人能够救治的民众毕竟有限,人力又穷,这是注定的缺陷。
所以,小子认为前辈的行为有失偏颇了。
”
曾炩说出这话,也是一时起兴。
他是在见到华佗后,才想起这个时代的医术实在是缺陷大大,而有限的几个医术极为高明的医者,他们的传人也很少。
所以,他希望能把华佗留在他的手里。
华佗道:“小兄弟,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要是小老儿不在民间行医,进入大汉的医疗机构,那小老儿岂不是成了那些贵族们的专用大夫,不能为民众医治了?”
曾炩心中一喜,急忙问道:“那要是有一个机构,能让前辈为更多的我大汉百姓医治,前辈愿意去吗?”
华佗感慨的说道:“要是真有这样的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