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十一章 占领涿城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章 占领涿城(2/3)

目录
好书推荐:

果将来有机会,刘备必有所报。狐恋蚊血 首发

曾炩笑道:“兄长客气了,这样吧,涿郡城中还有不少的粮草,兄长离开的时候,也不妨带走一些。

我知道,现在筹措军粮非常难。

刘备这次是真正的被感动了,差一点就说出不离开的话了。

不过,他最终还是抑制住了这种冲动,只是向曾炩行了一礼。

刘备离开了,带走了两千黄巾军降卒,还有足够三千军队两个月之用的粮草,向涿城东南方的方城方向去了。

曾炩知道,刘备是希望自己能打下方城,也算是捞到一些功劳。

张飞等人对曾炩的做法很是不解,既然知道刘备将来会成为自己的对手,那么,此时就应该全力打压,为什么还要又送人又送粮草的?曾炩没有对大家的疑惑解释什么,只是神秘的笑了笑。

曾炩其实是很佩服刘备的,虽然觉得他很虚伪,但是这并不妨碍曾炩对他的欣赏。

再说,身为人上者,谁没有多多少少的虚伪之处?反正曾炩自己都不敢这样说。

东汉时代大多数人的理想,不是积累了多少财富,更不是出国移民、成为娱乐明星之类的,而是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东汉初年班超立功西域、万里觅封侯的事迹,就如远处闪闪发光的灯塔,吸引着大批有志青年向前进发。

我们知道,理想的实现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每一个男人都有抱负,实现抱负的却了了无几。

以沙场建功来说,一将功成万古枯,即便打了胜仗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人们常说的马革裹尸还,那算是运气好的——运气差的连尸骨都找不到。

如果有人不但没死在战场上而且获得了封侯,那实在比今天买彩票中五百万巨奖的几率还小。

就如今天的彩票还是有人买,当时的打仗也照样有人去。

不是不怕赔本不怕死,只是因为回报太大。

依据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当收益大于生命的价值时,就会有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回报。

那么,沙场建功的回报在当时到底有多大?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谈一下东汉的用人取士制度。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写一篇论文或一本专著,我只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东汉时期,实行的用人取士制度是察举征辟制。

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高级地方长官,在自己的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人才后以“孝廉”、“茂才”等名目,举荐给中央政府,经过考核后任命为官。

所谓征辟,则是由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聘有声望的人出来做官。

察举和征辟,中心思想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理论上来说只要你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就能获得举荐或征辟,出仕为官。

这对于战国以前实行的贵族世袭制来说,是一大进步。

政策是由人定的,也是要靠人来执行的。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的。

什么算孝廉?什么是茂才?就如同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矮胖瘦一样,没有可以量化的具体标准,基本是有资格举荐的官吏说了算:说你是孝廉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茂才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是父母的心愿,博取功名是儿子的。

但儿子偏偏不争气不够举荐资格,这可怎么办?尤其是一些世代为官的干部家庭,儿子当不上干部后继无人是对不起祖宗的严重问题,但亲自举荐儿子又有点太不厚道,急得这些干部团团转。

为解决这个难题,有人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举荐你儿子,你举荐我女婿。

对啊,成交!于是,一些国家干部为了自己的族人、亲戚、门生能够做官,维护既得利益,往往产生默契,采用这种方式。

这看起来是一种双赢的交易,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潜规则。

的时代愈演愈烈。

到东汉末年,已经极其败坏,当时就有一首民谣痛斥这种现象:“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一个好端端的察举征辟制,就这样被废掉了,最终演变成为官僚贵族集团垄断的内部游戏,与平民无关。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

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下层百姓。

此路不通走别路。

因此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沙场建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