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6 章 科举制 下(3/3)
考中者称为“省试及第”或“奏名进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省元”为省试的第一名。
第三步:金殿唱名 - 殿试
地点:皇宫大殿。
时间: 省试后不久,通常在农历三月或西月。
主考官:皇帝本人!当然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出题(但常由大臣代拟)、定名次。
这一次就决出了一甲前三名
第一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通常有的皇帝会在前十名中选一个最好看的做探花。
探花在科举考试结束后,会被选中作为“探花使”,游走在名园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
这一活动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涉及到社交和礼仪活动,也因此外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礼仪你们比我更懂,我就不说了。
第二甲: 若干名,赐“进士及第”。
第三甲:人数最多,赐“进士出身”。
第西甲/第五甲(有时设):赐“同进士出身”
然后就是各种荣耀庆典,什么金榜题名, 琼林宴,跨马游街。
我记得有一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很形象地描写了考取功名后作者的心情。
当然宋朝也有一句很形象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之后就是授官了。
朝廷根据名次授予官职:
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通常首接授予高一点的京官,他们起点高,升迁快,毕竟人家拼死拼活考到了前三名,肯定是有优待的。
二甲、三甲授予中下级京官或地方官。
从此步入仕途,成为国家官僚体系的一员。
进士出身是获得高级官职,尤其是宰相的最主要途径。
之后的明清两朝,也大多延续了宋朝的制度,只在考试的内容上有大的变动,其他的改变不大,那么科举制,讲到这里就讲完了”
看到这里李世民大赞“善!大善!”
同时,他也以强势手段在天幕上发了一条弹幕。
“宋制深合朕心!然我大唐科举,岂甘人后?今岁礼部试,凡贡士试卷,皆需密封姓名、籍贯糊名之制,即刻试行!
主考、同考官并一应涉密属员,考前旬日即入驻贡院,无朕手谕,不得出入!内外交通者,严惩不贷!
凡考官宗亲、门生故吏应试者,另设考场,由中书省另简考官主之!敢有徇私,国法无情!
令御史台暗察京畿,但有敢以‘暗语’、‘襻记’通贿考官者,无论士庶,一体擒拿,以儆效尤!
宋人珠玉在前,我大唐当青出于蓝!得公平晋身之阶,令天下英才,尽入朕彀中!此乃贞观取士新章,颁行天下!为万世,开公平取士之门!”
对天幕下的唐朝人尤其寒门士子,瞬间如同注入一剂强心针!他们皇帝不仅听进去了,还立刻行动,要建立比宋朝更公平的制度!激动、狂喜、充满希望的情绪瞬间点燃。
——[太宗陛下万岁,天佑大唐]这是李世民后面的唐朝人发的。
——[寒窗廿载,今始见青天!陛下圣明!某愿肝脑涂地!]
——[陛下看这里!幽州学子陈庆之,定当寒窗苦读,不负圣恩!]
——[陛下此诏,乃再造乾坤之举!科举清源,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盛世可期!]
李世民刚发完诏令,弹幕瞬间刷屏了,导致还有许多人都没看清,李世民刚才发的究竟是什么?
不过从后来密密麻麻的弹幕中,众人也能猜测出是什么,于是这些人也更加疯狂的发弹幕表白李世民了。
夏蝉看着这前所未有的、来自唐朝“现场”的弹幕风暴,也是震撼不己。
她好像改变了什么东西。
世家权贵们脸色就难看了,皇帝要实行科举制,要知道诗书传家可是世家的根,皇帝这是要动他们的根基啊。
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也无人敢在此时公开反对帝王。
不想错过《直播现代,祖宗窥见未来发家致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