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2、污蔑(3/4)
棒子扔向同一个地方。
叶振华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剥开玉米皮,玉米粒饱满整齐,搁以前他会觉得这个玉米很好,但看过严家沟的玉米,这个玉米被比成渣。
他心里不再可惜,之前是他急切了。
叶振华看不远处的虞晏干活非常快,手脚非常灵活,心想之前给他治腿的医生是不是诊错了?
他念头一转投入掰玉米中。
国庆节后严家沟开始种冬小麦,种冬小麦两天后万红农场二分场开三个拖拉机运来玉米棒子,然后运走严家沟的玉米棒子。
要分的粮食运来了,严家沟人关注着分粮,人心浮动,干活的时候不惜力,加快速度种下冬小麦,种完冬小麦后便分粮。
知青们来了三个来月,拔草的时候每天五分,开荒的时候女知青每天六工分,男知青是七公分,农忙和开荒一样,每人差不多有五百工分,这不算差了。
分粮分的是没有脱粒的玉米棒子,没有完全晒干。
程沫和梁玉珍方红玲各分到一百二十斤,男知青们各分到一百五十斤,村里的壮劳力分到的粮食差不多比他们多两倍,非壮劳力按规定分,老乡们脸上喜气洋洋,看样子对分粮很满意。
老乡们是非常满意,他们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粮食,刚建国还不是公社自己种地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粮食。
这一次分粮没有分完,年底还会分一次,不过据说那时候分的很少。
知青们把玉米棒子挑回知青点后开会,石志辉建议:“现在换粮食应该比较容易,以后做窝头少掺一半野菜。”
程沫提议:“这三个月吃掺一半野菜的玉米野菜窝头吃够够,要不然我们吃五天纯玉米饼换换口味,五天后再掺点野菜,我看土豆种长得很不错,留种子后可能还会剩下一些,大队也种土豆,收获后能分一些。”
其他人听了程沫的话心动,他们也真吃够了掺一半野菜的窝窝头,老乡们在边边角角种窝瓜和冬瓜,不太愿意换给他们。
石志辉第一个响应:“好!”
随后另六人也利索响应:“好!”
石志辉提议:“在严家沟磨玉米面太麻烦,磨出的玉米面也不够细,我建议脱出玉米粒,晒干后借大队部的牛车拉一百斤去县城磨坊用机器磨,一百斤吃完继续拉玉米去县城磨粉。”
男知青们都很讨厌磨玉米面,马上异口同声同意:“好。”
程沫和梁玉珍方红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都赞成。
随后程沫说几件琐事:“要挖一个小菜窖储存土豆种子和大白菜,萝卜叶子可以做成咸菜,如果做咸菜就买咸菜坛子和粗盐,白菜和萝卜长得很不错,应该可以丰收,白菜够吃很长时间,最好也把青萝卜和一些白萝卜也做成咸菜,萝卜放太久了
会康,你们觉得怎么样?”
江建国先表明意见:“小菜窖容易挖,我赞成多做一些咸菜。”
梁玉珍:“我都赞成。”
秦卫华:“可以。”
其他人也相继赞成。
江建国见大家都赞成便说:“明天正好可以休息一天,跟大队借牛车进城。”
方红玲:“明天所有人休息,村里也有人去县城,用牛车吧?”
石志辉:“那就把咸菜坛子放在牛车上,我们走回来。”
“那就这样。”
夜里,程沫用神识进药园,种的第二批土豆已出四五片叶子,她看一眼把成熟的玉米收进亭子,排放在一层木架上,然后收麦子脱成粒,当场就在其他空地种下,再把玉米秆麦秆收进发酵转化阵法,启动阵法。
次日早上,除了程沫,知青们都进城。
程沫喂了鸡,等露水蒸发后去对面爬山,来严家沟这么久了,她还没有上过对面山顶,想白天勘察地形,晚上上山设聚灵阵,若山上的植被变浓密,将能留住和储存更多水,周围的环境变会逐渐变好,住在周边的人生活条件会变越好。
上山有一条曲折小路,村里人难得休息,有很多人上山割茅草砍灌木做柴火,也刚好上山,程沫一路跟人打招呼。
大强娘在前面回头问程沫:“程知青,你空着手,上山做啥?”
程沫微笑回道:“我好奇山顶是什么样,上去看风景。”
刘桂英劝她:“山顶没啥好看,费那劲干啥?”
程沫:“桂英婶子,我好奇。”
王大妮在不远处,张口就给程沫泼脏水:“程知青是上山顶跟男人约会吧?”
现在男女关系分明,这话真恶毒。
刘桂英怒骂王大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种绿黄土地[六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