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回到清朝当皇帝 > 第七十二章 不速之客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二章 不速之客(2/3)

目录
好书推荐:

事后,便专意的等着朝廷的庭寄。

此刻见严复从门外走了进来,杨鹤龄一抱拳,说道:“参见省长大人,礼遐(杨鹤龄表字)不请自来,实在有些唐突了,还望章大人海涵。”

严复将手微一虚抬说道:“哪里哪里。呵呵,杨大人请坐下说话吧。”便转身到屋中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杨鹤龄。

“杨大人是堂堂的农业部司长,兼南书房行走,不知到我这江宁来有何公干啊?”

“礼遐是受农业部指派,前往江宁农业厅公干。”杨鹤龄拱手道。

“既是农业部的公干,去往农业厅即可,为何大人到我这省署来?”严复竟是毫无丝毫客套,一落座便直奔主题。

都知道这杨鹤龄是皇上身边的人,严复虽远在江苏,对朝廷内的局势也是洞若观火,心里巴望这三言两语打发走这个杨鹤龄完事。严复是在官场上打磨久的人,自然是不愿担一个与皇上身边之人私下来往的嫌疑,凭白的卷入朝局之争中,搞不好还会成政治牺牲品。

“公事已了,礼遐今日前来拜见章大人,非为它事,却是受了两个人的嘱托,来了却章大人心中烦恼之事,叨扰了。”杨鹤龄不急不慌,神情泰然的说道。

自古天子身边年轻悻进之辈,多半都是好作惊人之语,此刻听杨鹤龄说话似乎也是如此。一个司长,却妄言揣度江苏省省长心中烦忧,饶是严复是封疆大吏的城府与气度,神情间也是浮起一丝淡淡的嘲弄。

“不知杨大人是受何人嘱托,又如何知道我心中烦恼之事?”章太炎盯着杨鹤龄端详了半天,方才缓缓问道。

“大人心中的烦恼,恐怕整个江南都已知晓,不过是废桑新农一事。”视下,毫无拘谨窘迫的神态,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至于嘱咐我的人,其中一人便是当朝两朝元老翁同龢”

严复一怔,神色虽然如常,心中却已是波澜乍起。这杨鹤龄口中所说的废桑兴农一事,的确正是他此时心中最大的烦忧。这些天来他也时常在心中琢磨,以翁同龢这样老臣的精明与世故,怎会作出如此荒唐而又不落好的事情来呢,莫非这其中还藏着什么名堂

“至于另外一人”杨鹤龄停顿了一下,神情肃然的说道:“乃是当今皇上。”

严复倏然一惊,愣了一会儿放才反应过来,慌忙站起身来说道:“皇上可有何旨意?”

杨鹤龄摇摇头,镇定自如的说道:“皇上并无旨意,还请大人安坐无妨,只是礼遐离京时,曾与皇上密电往来,皇上特意为废桑兴农之事嘱咐了一番,让下官为大人解说明白。”说罢,杨鹤龄一点儿也不客气的拿起了桌上的一盏西湖龙井茶,细细品味了一口,自言自语道:“好茶,好茶。”

严复半信半疑的望着杨鹤龄,心中翻江倒海却又一片茫然。一个两朝元老翁同龢,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上,再加上这废桑兴农之事,便如这江南萧瑟的秋意,竟让他无由的感到一丝迷惘。难道朝廷和皇上真的打算废桑兴农了?

迟疑了半晌,严复将手轻抬了一下,说道:“杨大人请讲。”

咸丰四十四年的这个春天,海上望族南浔张颂贤的小儿子张宝善坐在自家的恒河丝行里面,满脸惊愕的望着自己对面,正神态悠闲翻阅着账册的林启兆,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南浔张家,是当年生丝大战时候的一户闻名一时的海上人家。

上海开埠那年,有一个名叫张颂贤的年轻人,从家门口的丝行埭,摇着装满辑里丝的船只进入大运河,再沿着太湖和苏州河摇啊摇,在一个落日余晖的黄昏,在这满船的生丝和这位青年的雄心壮志,缓缓的摇进了上海滩。这一年张颂贤26岁。

以前张颂贤是低价从乡下蚕农家里把蚕丝收购上来,加价后卖给前来南浔收丝的洋行买办,从中赚取差价。现在他自个儿打进了上海滩,在上海洋泾浜桥一代附设了自家的丝行,直接把蚕丝运到上海自己组织销货,这样可以省去很多中间费用。尤其是和洋行里的买办合作,上下联手做生意,消息更加灵通,张家逐渐垄断了从南浔到上海的生丝销售。从此,南浔张家由经营丝业开始,进而涉足盐业,房地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间就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名重一时的海上望族。

张颂贤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宝庆一直多病,在咸丰四十年便因病去世,如今张颂贤年老病弱,张家整个家业的重担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幼子张宝善的肩上。

张宝善,字定甫,说起来在显赫一时的张家并不怎么显山露水,但他的儿子张静江却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远扬的传奇人物。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先生称他为“二兄”、“革命圣人”。曾倾家资助革命经费,为孙中山先生反清斗争出谋划策。也曾经提供大量经费给蒋介石,并多次为蒋指点迷津,并亲赴广州向孙中山先生说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到清朝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