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六十九章 谋逆之心(2/2)
,还帮助我扩编了北洋新军。人们都知道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殊不知这三杰要是没有我袁世凯的提拔与赏识,谁也走不到今天这种地步。”
袁世凯看着梁士诒继续说道:“你还记不记得,去年段祺瑞原配吴氏在济南病故。我将义女张佩蘅嫁与段祺瑞为继室。我为什么这么做,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梁士诒深吸一口气,一挑大拇指道:“高,大总督真是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啊。”
袁世凯笑了笑说:“当年我任直隶总督时,曾保奏段祺瑞以知府仍留原省补用,并加三品衔,兼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后来因镇压直隶广宗、威县的乱民,又是被我袁项城保奏,朝廷才赏戴花翎,加巴图鲁勇号。帝国新政时期,朝廷成立练兵处,那时委我为会办大臣,要不是我暗中提携,他段祺瑞又怎么能当上了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加副都统衔。武卫右军改为北洋陆军之时,段祺瑞任第三镇统制官,辖两协之兵力。当年五月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成立,段祺瑞调任统制官,辖第七协三个协的兵力。9月转任第六镇统制。北洋军在河间府举行第一次秋,段祺瑞任北军总统官。第二年又复任第三镇统制,驻宝鼎,兼督理北洋武备各学堂。从此之后,后来他段祺瑞平步青云,以至于坐上了阿富汗这块宝地的大总督,与我袁世凯实在是有着莫大的关系啊。”
梁士诒恍然大悟:“哦,原来您和段大总督之间有着这么多的渊源,要是照此来说,段大总督应该会加入咱们的阵营。”
袁世凯微闭着双眼又说道:“再说这冯国璋,更不是个寻常之辈了。当年冯国璋二十几岁就只身来到大沽口淮军直字营,冯国璋学习刻苦,精通枪炮阵式,熟习营垒作业,各科成绩优秀,曾得到学堂总办荫昌和德国教官的赏识。抗英援俄战争后,冯国璋得我的保荐,以前清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在日本期间,博览大批近代军事著作,取得了大量有关军事教练的资料,抄录和整理了几大本有关军事训练和近代军事科学发展的‘兵书’,冯亦因此大长才干。回国后,将精心整理好的笔记资料呈送给我。当时,我新任北洋大臣,正在积极筹办练兵事宜,急需军事教学人才,见到冯所整理的军事资料如获鸿宝,遂招他入小站辅佐编练新军。与冯国璋同时进小站的还有他在武备学堂时的同学王士珍和段祺瑞等人。国璋即被我任命为督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营务处总办。由于冯国璋等人对我的赤心辅佐,使北洋新军的声誉大振,冯国璋对我的提拔也是感念不忘。”
说到这儿,袁世凯缓缓说道:“我对段、冯二人都有知遇之恩,不过官场上面向来都是错综复杂的,很多人为了避嫌,当着别人从来不提自己与某某官员有旧,因此这一段往事绝大部分人都不甚清楚。”
“既然如此,大人以为该如何拉拢这两个人呢?”
袁世凯想了一会儿说:“虽然我对他们有恩,但是此事已经时隔多年,官场上人心多变啊,今天当你是恩人,明天就有可能拔刀相向,因此我们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来,以免不测。”
“是啊,况且这又是反对朝廷的大事,天威煌煌,谁敢贸然犯禁!搞不好就会就会死无全尸、身首异处”梁士诒被自己这句话吓得打了一个冷战,暗暗觉得不妥,偷眼瞟着袁世凯。
袁世凯倒没有恼怒,沉吟着说道:“要成大事,光是拿下一个小小的巴基斯坦是不够的,只有那南海三省的军队全部掌握在手里,到时候三箭齐发,朝廷忙于应付黄河水灾的事,咱们就可趁机北上,一举夺取整个东南亚地区,到了那时,我们与朝廷两相对峙,就是奕詝小儿又能耐我何!”袁世凯说着句话时,语声铿锵有力,显得霸气十足。
梁士诒赶忙谄笑道:“大总督,到那时候,您就不是巴基斯坦总督了,您完全可以加冕为帝,甚至是面南背北,执掌朝仪,年号我都为您想好了,最好是叫做是昭武,《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论》曾说:缮兵昭武,以临羣雄之隙。”
不想错过《回到清朝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