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二十七章 君主立宪(2/2)
适从的境地。
这次会议上,在皇帝的提议下,一致通过了试行选举孙中山为北京地区选举人,也就是国会议员的提议。孙中山也成为中华帝国国会的第一个议员,并在李宸的第二个试行提议通过后,成为国会终身议员。
趁着这股热度,李宸也试行按照既定的任命仪式,正式任命孙中山为新政体中内阁总理大臣。
第二天,孙中山进宫谒见,领旨全权处理国家军政大事,并受权在七日内完成组阁,而初步的组阁名单他早就呈报给了皇上御览,内阁总理副大臣两人,他提名由钟亲王奕詥和熊希龄担任。
这个提名显示了孙中山政治上圆滑的一面。奕詥是皇上的八弟,在新内阁中放上这么一位皇家贵族,当然是为了让皇上放心,另一方面奕詥从宗人府放出来后,经过多年的官场历练,也确实成长为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政治人才,让他担当副大臣当然是再合适不过得了。
再说熊希龄,天生聪慧,少年时就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曾经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又参与创设南学会,创《湘报》,是维新运动中的中坚力量,也为帝国新政的推行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他任副大臣也是实至名归的事。
各部部长的提名虽然有些变动,但都安排的非常妥帖。
外交部长黎庶昌,副部长周自齐。
农业部部长杨鹤龄。
科技部部长康广仁。
发展计划部部长杨士琦(原部长容闳因病退休)。
财政部部长伍廷芳(原部长许瑶光由于高龄和身体的原因告老还乡)。
工业部部长杨深秀。
商业部部长盛宣怀(兼任中华紫禁帝国银行和帝国投资银行行长)。
文化部部长梁启超。
卫生部部长刘光第。
教育部部长康有为。
人事部部长杨锐。
看着这份提名名单,李宸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孙中山是费了一番苦心了,既要考虑到皇上的想法,又不能不考虑朝中各派政治势力,更重要的是帝国的发展需要。
“启禀皇上,目前各地水灾已经得到治理,大坝也得到了加固,只不过天气日渐寒冷,河道清淤不便继续进行,只好待到明天春暖花开之时,再行操办。各省都自筹资金加上朝廷划拨下来的赈灾银、捐款等,重新划出了土地,为百姓建房,给百姓提供耕作农具,各地的生产已经得到恢复,受灾地区的学堂也都开课了。臣已将详细情况已经拟给了内阁。”御前会议上,水利司司长武同举把治灾情况向皇上简要汇报了一番。
“嗯。”李宸点点头,说道,“河道的清淤不能放松,来年春天务必要继续操办,过去历朝历代水灾频仍,就是因为水灾来时都抓紧治理,水灾一过就没人理会了,治河一事乃是百年大计,决不能轻忽。”
“嗻。”
“要妥善安顿好灾民生活,朕已决定今后三年要免除灾区的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此事由农业部回头向各地发一份邸报,就不必拟旨了。”
“嗻。”农业部部长杨鹤龄应道。
李宸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对武同举说道:“朕还记得当初你说过打算在黄河三峡建一道大坝,对吗?”
“是,臣当初是有此意,不过现在看来此事太过不切实际,大灾刚过,各方面都需要用钱,建这样一道大坝必然要举全国之力才能建成,因此臣就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李宸一摆手:“当初不切实际,不一定现在就不可行,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帝国长远的发展大计,一定要办,而且要办好。此事朕支持,帝国百姓也会支持的。”
“皇上圣明。”
李宸停顿了一下又说:“不过,今后两年里,水利司要协同各地详细勘察黄河地形和水质,大坝可以建,但事先一定要有一个充分的调研论证才好,将来水利司拿出方案之后,提请内阁审议修改,记住,建坝并非儿戏,一定要稳妥,朕可不想让帝国的钱被大水冲走了。”
“嗻。”
不想错过《回到清朝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