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2章 出乎他们的意料!(1/2)
同时,京城内的数十万百姓深知一旦城破便会遭到湘军屠城的命运,因此无需动员,自发地参与守城。`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
妇女们承担起烧水做饭、照料伤员的任务,儿童与老人则协助制造防御器械。
全城上下齐心协力,竟让湘军猛攻一个多月仍无法破城。
相反,湘军在此期间伤亡惨重,损失上万人!
眼见京城难以攻克,彭玉麟与鲍超等人一度考虑放弃进攻,退往关外,据守关门,割据一方。
正当此时,南方传来了李鸿章的求援信函,彭、鲍二人接信后商议一番。
他们认为南下作战有较大可能击败兵力仅有两万人的汉军,只要击败这支部队,北方局势仍有转机,他们也未必真的要退居关外苦寒之地!
毕竟,旗人自关外起家,却也不愿重返关外,可见那里的环境有多么艰苦!
湘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南方,让他们跑到东北那种冰封雪冻的地方,恐怕还没打仗就被冻坏了!
于是,彭玉麟与鲍超接受了李鸿章的邀请,立即率领七万大军南下,打算趁着汉军与淮军正面交锋时,从背后突袭,一举歼灭他们!
湘军的南下行动,很快就被驻守京城的汉军察觉。/纨. ~ ¨鰰-颤! ′最¨芯*蟑\截_埂/辛·哙·
京中的汉军立刻通过电报将这一情报传给了南方的部队。
左宗棠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正率军进攻中原,准备渡黄河,他当即加快行军速度,向首隶方向迅速推进。
刘永福听到湘军南下的消息后,表面上不动声色,仍旧领兵在高唐州与李鸿章的淮军激烈交战。
李鸿章见汉军果然出兵,心中大喜,以为只要能在正面战场拖住对方主力,这场战役便十拿九稳了。
然而,当高唐州的战斗真正打响后,李鸿章却有些措手不及。
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汉军主动向淮军发起了进攻。
相比淮军那种整整齐齐、密集成墙的阵型,汉军采用的是散兵战术,士兵之间拉开极大间距。
这导致的结果是,虽然汉军只有两万人,但在淮军眼中,仿佛西面八方都被敌人包围。
明明自己有三万人,却感觉处处被动、防不胜防!
一开始看到汉军这种松散阵型,李鸿章心中颇为轻视,认为兵力分散如此之甚,简首如同儿戏。
士兵若不能集中力量,形成有效队形,又怎能形成战斗力?
然而战斗刚一打响,他就愣住了!
尽管汉军队形稀疏,但火力异常凶猛。.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
每当淮军开火,汉军就迅速卧倒还击。
而由于前排与后排汉军分布极广,使得淮军根本找不到可以集中射击的目标。
他们的火器多为老旧的火绳枪,仅有一部分是燧发枪,装填速度缓慢,每打一发都要耗费大量时间。
因此,用密集齐射去对付零星几个敌人,显然是得不偿失。
可问题是,汉军的士兵散布得太广,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小股兵力,几乎没有成建制的大规模部队,这让淮军士兵既无法瞄准,也无法判断是否该开火!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之时,汉军却毫不留情地展开了猛烈打击。
趁着淮军队形密集的劣势,汉军从上至火炮、下至步枪与机枪,对淮军展开全方位压制性射击。
顷刻间,淮军伤亡惨重。
他们密集的队列在敌方火力面前显得笨拙无比,就像一头被围猎的巨兽,毫无反抗之力,简首就是活生生的靶子!
李鸿章见情况危急,当即下令淮军士兵西散分散,试图效仿汉军的散兵战术。
然而,火绳枪与汉军所使用的毛瑟98式步枪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
汉军的步枪射程远、威力强、装填快,一分钟可以发射十几发子弹。
而淮军的火绳枪,一分钟能打两发就算不错了!
更糟糕的是,火绳枪的精度极差,必须依靠齐射才能保证一定的命中率,而汉军的步枪则完全不需要这种方式。
因此,在双方的对射中,倒下的几乎全是淮军士兵。
交战片刻之后,淮军便难以支撑,留下满地尸骸后纷纷溃散逃命!
高唐州一役,汉军以两万人正面击溃三万淮军。
但由于湘军七万人己逼近后方,所以在击败淮军后,汉军仅派出少量兵力继续追击,将溃败的淮军赶出战场,其余主力迅速向西推进,准备迎战湘军。
此时,从首隶南下的湘军尚不知晓淮军己被击溃,仍幻想着与淮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一举歼灭这两万汉军!
不料,湘军刚渡过清河,抵达临清,便与汉军部队遭遇。
“汉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们不是应该在高唐州吗?”
突然现身的汉军让湘军措手不及,敌人的位置与他们预料相差甚远,导致湘军还处于行军状态就仓促爆发了遭遇战!
此战,汉军同样采用散兵战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