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六章徐大川(2/2)
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接着他又说了一番名言:“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徐大川从来不会考虑这件事情给自己会带来什么政治风险。发生在海东边防的一场巨大灾难,鞭策徐大川迫不及待加快落实党老创建特区的决心。
一九七九年五月,对于海东深港的边防前哨,是一个梦魇般的日子,海东各地和宝岭城乡突然有近十万之众聚集于此,形成数十条凶猛的洪流扑向边境线,昔日警备森严的边境顷刻间人山人海,边防军人束手无策,向天鸣枪示警也没有用,几个哨位一下子被争先恐后非法越境的人流吞噬了。
虽然最后外逃风终于刹住了。经此一役,徐大川更坚定了加速特区建设,全面发展海东的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决心,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他再次专程到海东,了解到当地干部对过境耕作在香港那边的农田心存疑虑,便对当时宝岭县和杀头角镇的干部说,让香港资本家进设备开采沙石出口、收入两家分成问题,吸收外资搞加工业问题,恢复边境小额贸易问题等等,搞起来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群众收入,保障民生,怎么不敢搞?他支持和鼓励宝岭的同志:“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的,就干,不要先去管他什么主义。他们是资本主义,但有些好的方法我们要学习。”
徐大川为加快特区的创建,“杀出一条血路来”,殚精竭虑,熬白了头发,在广东、在全国都赢得很高的威望。一年后他重新进入中央领导层,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在中南海与友人的一次谈话中,他坦荡地扪心自问: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一辈子没有犯左的错误。
官做大了,徐大川并没有忘记家乡这片热土,徐大川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想了不少点子,其中包括把秦川厂建在仲平镇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说六二年闹饥荒,高平县人没粮吃,只差吃观音土了。饿急了的高平人上京找到了徐大川,把平城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他痛心地流下了眼泪说:“都怪我没有做好工作,让父老乡亲遭这么大的罪。”望着面呈菜色的乡亲,徐大川担着极大的风险给高平县批了一批救命粮。批完粮,他抱着笔痛哭一场。
如今提起这一段历史,雷忠民等人满脸尽是悔恨和歉疚,高平人对不起徐老呀。
了解徐老的人都知道,徐老是坚决支持改革的,他是改革的急先锋,找他,肯定能够解决我们的这个问题。
想到这里,雷忠民决心冒险一试。
“人家地位多高,平时和徐老又没有多少交往,他老人家会见我们吗,会帮忙吗?”王国华担心白跑一趟。
“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人家要是心小的人的话,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前一段时间省委的几个领导去深港看他的时候,他还问起了高平的情况呢,可见他思乡心切,并不像有些人说的哪样忘记不了过去的恩恩怨怨。”雷忠民这么认为。
提起徐老,高平人感到惭愧,因为在特殊时期期间家乡人民没有很好地保护好他老人家。在他最需要家乡人民支持的时候,家乡人民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他不断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不断的批斗。往事不堪回首,以后再不能干这种缺德无义的事情了。
雷忠民继续说:“仲平中学又是他的母校,如今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没有他老人家,可以说就没有海东的今天。我们这也是改革创新,正对他的思路,他老应该高兴才是。另外,我找是真想听听他老人家对我们地区今后发展的设想,向他老人家学习学习,取些真经回来,把我们地区搞上去。我想他老人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讲,他绝对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烂在肚子里,他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
“那我们就说定了,去找他老人家解决问题。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呢。”王国华有些迫不及待了。
;
不想错过《空穴来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