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5小章(1/2)
当晚,我收拾好药材和针具,准备第二天去省城碰运气。/k?a*n^s`h-u_y.e~.¢c*o?m_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谁?”
“姜大夫!救命啊!”一个陌生的男声带着哭腔,“我媳妇难产,接生婆说不行了……”
我立刻抓起针包和药箱冲出门。
门外是个三十多岁的农民,满身是汗,旁边停着一辆拖拉机。
“带路!”
一路上颠簸不堪,男人断断续续地解释:他媳妇怀的是双胞胎,生了一天一夜生不下来,现在人已经昏迷了。
到了他家,景象触目惊心。
产妇躺在血泊中,两个接生婆手足无措。
我检查了一下,发现是胎位不正加上产力衰竭。
“准备热水!干净布!”我一边指挥一边取出银针,在产妇合谷、三阴交等穴位下针,同时让她家人速去煎我带来的催生药。
半小时后,第一个婴儿顺利娩出。¨第,一`看+书~枉- ¢追?最\鑫?章_节¢又过了二十分钟,第二个婴儿也出生了,母子平安。
“姜大夫,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男人跪在地上磕头。我连忙扶起他,交代了产后护理事项。
回程的拖拉机上,我望着满天星斗,突然笑了。
被医院辞退又如何?只要有一身本事,到哪里不能救人?
但我没想到,林小满的动作比我想象的更快。
第二天一早,我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穿制服的人站在我小屋前。
“姜穗同志?”为首的男人亮出证件,“我们是卫生局的,有人举报你非法行医……”
~
卫生局的调查比我想象的还要麻烦。
连续三天的问询、笔录,他们翻来覆去地问同一个问题:你的医术是跟谁学的?有行医资格吗?
“家传医术。”我第四次重复这个答案,“我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从小学医。!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
“有证明吗?”对面那个满脸痘坑的调查员不依不饶。
“八十年代农村,哪来的证明?”我反问,“要不你们去村里问问,我治好了多少人?”
调查员冷笑一声:“有人举报你非法行医,造成多人病情加重。”
“谁举报的?有证据吗?”我盯着他的眼睛。
调查员避开我的视线,翻着文件:“匿名举报,我们有义务保密。”
我心中了然。除了林小满,谁会这么处心积虑地对付我?
最终,因为没有确凿证据,加上我救治参谋长父亲的事迹已经传开,卫生局只能给我一个警告处分,要求我立即停止一切医疗活动。
“再发现你非法行医,就没这么简单了!”痘坑调查员恶狠狠地威胁道。
走出卫生局大门,我深吸一口气。
县城的天灰蒙蒙的,像是要下雨。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钱……这段时间买了一些制药装备,还剩不到一百块,得想办法了。
三天后,我在县城边缘租下了一个带小院的老房子。
月租二十,几乎花光了我剩下的一半积蓄,房子很旧,但胜在独门独院,位置偏僻。
“大娘,这附近有木匠吗?”我问房东老太太。
老太太眯着眼打量我:“姑娘要做啥?”
“做个招牌。”我笑了笑,“'姜氏药膳馆'。”
老太太恍然大悟:“哦!你是要开饭馆啊!前面胡同老李头就会木工。”
我不是要开饭馆,但这是个很好的掩护。
卫生局禁止我行医,但没禁止我卖药膳。只要不明确说是治病,谁能管得了我?
老李头的手艺不错,两天后,一块朴素的木招牌挂在了我的小院门口:“姜氏药膳馆,专治食欲不振,体虚乏力。”
开业第一天,一个顾客都没有。
我坐在院子里研磨药材,听着门外偶尔经过的脚步声,心里不免有些焦躁。
第二天傍晚,终于有人敲门。是个面色蜡黄的中年妇女,挎着菜篮子。
“姑娘,你这药膳……真能治没胃口?”她怯生生地问。
“大姐请进。”我热情地招呼她坐下,“您哪里不舒服?”
原来她是纺织厂女工,长期胃痛,吃不下饭,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医院开了药,吃的时候好些,停了又犯。
我给她把了脉,看了看舌苔:“脾胃虚寒。我给您配个药膳方子,回去照着吃,一周见效。”
我收了五毛钱,给她包了几味药材,又详细写了烹饪方法。
这不是直接行医,只是提供食材和食谱,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一周后,这位女工带着三个同事来了:“姜大夫,神了!我吃了三天就能吃下饭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我的小院渐渐热闹起来。
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快穿:炮灰逆袭杀疯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