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太极殿之朝议风云(2/2)
教谕。而东宫官属,犹有阙员,岂称崇贤之义乎?
其令:
太子三师、三少,务择耆德硕学、忠亮弘毅者充之;
詹事府、左右春坊,必选才兼文武、器识明远者任其职;
家令寺、率更令等官,亦须清勤干练之士。
夫以尧舜之道,训朕之子;以伊吕之才,弼予之嗣。所司速详旧典,举荐名贤,限旬日内具名以闻。
主者施行。
贞观元年六月四日。
当那道绣着金丝龙纹的圣旨落入掌心时,李承乾指尖微微一颤——不是因这突如其来的恩赏,而是他嗅到了其中更深的味道。
曲辕犁的功劳,终于发酵了。
圣旨的绢帛触感冰凉,却压不住他血液里窜起的灼热。
“儿臣,谢父皇隆恩。”
杨妃的琉璃珠再耀眼,又怎比得过粮仓里新堆的粟米?
李承乾知道,自现在开始,他的这个储君才名副其实。
能有今天这一步,实为不易。
献上精盐制作之法和曲辕犁,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出宫的资格也算是变相拿到了。
那么,接下来还有两天时间,他可以着手准备对付杨妃了。
......
铜鹤宫灯在殿角投下摇曳的暗影,李承乾的皂靴踏过金砖,在寂静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怀中奏疏的绢帛边缘已被攥出褶皱——那里面藏着三份截然不同的文书。
这是他来之前特意准备的。
之前,只写了为李泰求情的奏疏,后面他又加了两份文书。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王仁的通报声未落,李世民已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抬头。
冕旒早已卸下,帝王眼角细密的纹路在烛火下格外清晰。
“儿臣叩见父皇。”李承乾伏拜时,瞥见御案角上那柄熟悉的错金匕首——前年秋狩时,李世民就是用这柄刀为他和李泰分熊掌。
“高明此刻前来......”李世民摩挲着案上未干的朱批,“总不会是为赏赐谢恩这等虚礼吧?”
果然瞒不过李世民!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将奏疏高举过眉:“一谢父皇许儿臣参知政事,二请宽宥青雀。”他刻意顿了顿,“青雀府上前隋余孽一事,恐是有人要离间天家骨肉。”
殿角铜漏突然“咔”地轻响。李世民的手指停在“卫王禁足”的诏书上,墨迹犹新。
“哦?”帝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可知今晨丽竞门的人在青雀书房,搜出了杨广的《饮马长城窟行》真迹?”
不想错过《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