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7章 宣武条制(1/2)
元月二十七日,寅时初刻。-求/书~帮_ `已¨发′布¢罪.薪′蟑`截,
长安城仍浸在浓墨般的夜色里。
李承乾却已经无心睡眠。
他独自坐在甘露殿长案旁,望着案前堆积如山的奏疏,眉头紧皱。
“这么多的奏疏,一个个地看完,恐怕今天都不用干其他事情了......”李承乾口中喃喃,“要不趁早将内阁给弄出来?”
揉了揉眉心,李承乾自元月二十日始到此刻,杜如晦、寇准、魏徵三人已经教会了他处理政务,然后,他们就把三省六部需要皇帝审阅的重要奏章,还有奏疏全都扔给了他。
魏徵作为他的先生,更是对他说了“躬亲庶政”的治国理念,并强调了其重要性。
对此,李承乾只能接受。
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但李承乾之所以不太想看这些奏疏,实在是因为每一份奏疏实在太过冗长,让他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每本奏疏文风浮华,有南朝遗风,都是骈俪对仗,典故堆砌,譬如某州刺史奏旱灾,开篇三百字字描写长安旧宫祥云,这让李承乾看得火大。
更绝的是,“云雨沧溟,尧舜垂衣”这些套话,百分之七八十的奏疏都用到了。
而且,李承乾能够看出这奏疏经过层层修饰,已经与实情相差太多,用信息不实形容也不为过。
基于此,他有想要改变这一情况的想法,而他决定交给最适合做这个的人。
也就是史上负责改革此事的岑文本。
“来人,传召中书舍人岑文本。”李承乾淡淡地开口。
一旁躬身候着的无禄立即恭敬应道:“诺。”
在无禄离去后,李承乾将目光移到大殿角落的一个人正“唰唰”地运笔如刀。^r-a+n+w-e¨n!z!w′w′.`c_o`m¨
此人,是杜如晦和魏徵共同推荐的起居注史官,都赞此人为人正直,很有风骨,李承乾也就同意了,至于名字也就没有过问。
毕竟,起居注史官是‘录天子之言动法度’,这说明杜如晦他们将自己视为天子。
虽说杜如晦他们已经将他和皇帝对标,但面对这个从六品上的起居注史官,李承乾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卿是何人?”李承乾忽地开口,语气平淡。
“陛下,臣司马恒,太史公七世孙。”司马恒肃穆着脸道。
李承乾能够从司马恒的语气中听到一些自豪的意思,令他目光微凝。
李承乾负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史笔如铁,依你之见,当如何书朕?”
司马恒肃立阶下,闻言抬首,目光平静如古井:
“史载:贞观二年元月十九日,太子承乾率甲士入宫,仿当年玄武门旧事。上皇惊悸,遂传位太子,自居太上皇。”
一字一句,未有修饰,亦无避讳。
殿内霎时寂然,唯闻更漏滴答。
李承乾面露满意,这和李世民相比,他这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惊悸一词用得甚妙。李承乾心想。
没过一会儿,李承乾看向司马恒道:
“元月十九日,太子向今上献曲辕犁、雪花盐,越王泰惧太子功高,欲暗害太子谋储君位,阴结楚王佑、皇子愔、贞等人,图不利社稷。太子涕泣请诉不得,乃率徐达常遇春等入玄武门卫护。”
“俄而越王泰、楚王佑、皇子愔、贞之心腹等持兵入宫,将士格斗之际误伤四人,皆死。^z¨h¢a*o_h/a\o~z^h^a~n,.?c¢o-m-上闻变震骇,寻悟太子忠孝,即命掌军国事,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
话音刚落。
司马恒面色骤变,目露不满,嘴唇哆嗦,“这......陛下难道是想要篡改......”
李承乾微微一笑,温和地说道:
“待朕登基后,会改年号贞观为宣武。此事,会记入《宣武政要》中,爱卿以为如何?”
“当然,越王泰还有一封亲笔书写的谋反血书,谋反名单上有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届时,朕会令人送给史官每人一份。朕希望你们这些史官能够据实而说,不可曲解。”
司马恒听得脸皮都颤抖了几下,气得面色涨红,数次张口,却不知如何开口,忽而他目光一亮,开口道:“陛下于两仪殿用马鞭抽太上皇,实乃不孝,此事,史书必载!”
李承乾收起微笑,脸色平静,“此事存疑,朕怎么不知有此事?不知是何人说与爱卿?”
司马恒面色从容,道:“此事,乃微臣好友方贤所言,他乃正人君子,必不会骗臣。”
李承乾佯作气愤,转而对一旁伺候的宦官说道:“来人,将方贤下狱。此人乃房玄龄同谋——”
“等等,陛下,此事绝无可能......”司马恒急切地说道。
李承乾肃穆着脸道:“是吗?朕的人查到他的一些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