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6章 改革之路(1/2)
1927年7月15日,克虏伯工厂的特殊车间里,第一台帝国-1型拖拉机下线。-微,趣+暁.说, ?首+发.
这台铁家伙浑身泛着冷光,履带用的是坦克剩余的锰钢,发动机改编自26款引擎,犁刀能深翻土壤30厘米。
胡根贝格亲自试驾时,在萨克森的荒地上犁出笔首的沟,土块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围观的农民发出一阵惊呼:“这铁家伙一天能顶10头牛!”
但真要让农民掏钱,比让石头开花还难。
约翰·巴赫的邻居海因茨被技术员拉去学开拖拉机时,手抖得像筛糠,掌心的汗把方向盘浸湿了大半。
“这玩意儿启动要拉摇杆,转弯要踩离合,比赶牛难十倍!”他试着开了10米,就把犁刀插进了田埂,“再说,一桶柴油要2马克,够买30斤草料,我的牛能吃半个月。机器要是坏了,我卖了房子都修不起!”
胡根贝格早有准备:“买一台10000马克的帝国-1型,政府首接补3000马克,剩下的马克分五年还。”
帝国银行的贷款合同上,特意用粗体写:逾期可申请延期,不罚息。
与此同时,每个试点区的农机维修站在8月前全部开业。?x-q^k-s¨w?.\c^o′m′
克虏伯退休的老技工瓦尔特成了萨克森维修站的负责人,他的工具箱里装着特制零件,墙上挂着24小时上门的牌子。
有次海因茨的拖拉机半夜坏了,瓦尔特骑着摩托车冒雨赶来,半小时修好,只收了5马克零件费。
这让海因茨念叨了半个月:“比村里的铁匠靠谱。”
拖拉机游行成了夏天的风景,10辆拖拉机列队穿过村庄,技术员在田里表演一小时耕3亩,犁过的地像块平整的黑布。
表演结束后,他们免费帮老农犁半亩地,约翰·巴赫就是这样被征服的,他看着拖拉机20分钟干完自己一天的活,回家就跟妻子说:“贷款也要买。”
1927年秋,约翰·巴赫终于签了贷款合同。
他卖了20袋小麦,加上政府补贴的马克,凑够了首付。
当拖拉机的履带第一次碾过他家的地,12岁的儿子汉斯追着跑,喊:“爸爸,以后不用天不亮就起来捡石头了!”
那天夜里,巴赫家的煤油灯亮到午夜,约翰对着说明书琢磨犁深调节杆,玛莎在一旁算账:“有了这铁家伙,秋收能多收20袋小麦,够还贷款,还能给汉斯买双新鞋。¢薪+完_夲!鉮?占+ ~首·发·”
1927年冬,下萨克森的村礼堂里,烟雾缭绕得像口蒸锅。
农民们围着国土资源部的宣传画吵得面红耳赤,画上面,零散的补丁田被拼成整齐的大块地,旁边写着:60亩地=5台拖拉机=3人管理=收入翻番。
“这是抢地!”60岁的卡尔拍着桌子,他的8亩地是父亲1890年用3头奶牛换来的,地里还埋着祖父的橡木犁,“我死了也要葬在这块地,凭什么要和邻居的地合并?”
他的拐杖戳得地板咚咚响,唾沫星子溅到自愿合并协议上:“你们就是想让我们当工厂的工人,忘了自己是农民!”
支持者多是年轻人,28岁的埃里克在柏林汽车厂打过工,知道8亩地连拖拉机都转不开弯有多荒唐。
“卡尔大叔。”他指着窗外,“您的地在坡上,牛耕都费劲;合并后修条田间公路,拖拉机首接开上去,还能种甜菜,收入至少翻番,这不是丢地,是让地生钱。”
胡根贝格的自愿为主,政府引导策略,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泡软了抵触的硬壳。自愿合并的村庄,每亩地补贴马克,专款专用修田间公路、挖灌溉渠。
埃里克所在的村,用补贴修了公路,拖拉机再也不用绕远路,单程节省1小时,这对抢农时的秋收太重要了。
政府的承诺写进法律:原地块位置不变,仅整合形状。
卡尔的8亩地在村东头,整合后仍在村东头,只是和邻居的42亩连成60亩的长方形,他的名字还写在地块图上,只是旁边多了共享农机的标注,这让怕丢地的老农松了口气。
1928年春耕,埃里克的村庄率先完成整合,5台拖拉机在60亩地里并排作业,犁刀翻起的土浪像金色的波浪,一天就干完了过去全村10天的活。
卡尔蹲在自家地头,看着埃里克家的小麦比自己的高半尺,穗粒也更饱满,他家的化肥撒得不均,苗长得东倒西歪。
夏收时,埃里克家亩产280公斤,卡尔家只有150公斤,差距像巴掌一样打在他脸上。
"我想把地存进土地银行。"夏收后第三天,卡尔拄着拐杖找到国土资源部,声音比蚊子还小。
工作人员愣了愣,随后反应过来,国土资源部在农民眼中等于银行一般的存在。
到1928年底,下萨克森30%的村庄完成整合,平均农场规模从15亩扩至60亩。
胡根贝格在报告里画了张对比图:整合前,60亩地需要10户人家;整合后,2户人家+3台机器就能管,还多收了50%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廉:帝国的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