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9章 秘密谈判(2/3)
胡根贝格拿起清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莫洛托夫同志,1000台拖拉机需要500万马克,生产线要2000万马克。你们的小麦和木材,按国际市场价算,只够付三成。”
“我们可以降价。”莫洛托夫立刻说,“小麦每吨比市场价低10%,木材低15%。”
“这不是降价的问题。”莫尔特克敲了敲桌子,“德国的工程师去苏联指导,年薪要10万马克;零件更换需要外汇。你们的卢布在国际市场上没人要,我们总不能用小麦给工人发工资吧?”
莫洛托夫的脸涨红了,他知道德国说的是实话,苏联的外汇储备仅够支付半年的进口,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让美国暂停贷款以及催债,这也是斯大林让他用资源换技术的原因。
“我们可以开放乌克兰的铁矿开采权。”他抛出底牌,“德国企业可以参与开发,利润分成三七开,我们七,你们三。”
里宾特洛甫摇了摇头:“莫洛托夫先生,德国需要的是稳定的资源供应,不是风险极高的开采权。这样吧……”
他身体前倾,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苏联加大资源出口,小麦每年800万吨,铁矿1000万吨,木材500万立方米,价格比市场价低20%;作为交换,德国提供500台拖拉机、200套化肥生产线,派100名工程师去苏联,年薪用小麦抵扣。”
“这不可能!”莫洛托夫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800万吨小麦相当于乌克兰全年产量的一半,我们自己会挨饿!”
“那你们就继续用落后的木犁种地。”里宾特洛甫不为所动,“德国的工厂不缺订单,克虏伯的拖拉机己经卖到了法国和波兰。”
谈判陷入僵局。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敲打着会议室的玻璃窗,像在为这场拉锯战伴奏。
谈判中断时,里宾特洛甫立刻驱车前往皇宫。
威廉三世正站在地图前,指尖在苏联的版图上滑动,从乌克兰的麦田到高加索的油田,从波罗的海的港口到西伯利亚的森林。
“陛下,莫洛托夫咬着500万吨小麦不放。”里宾特洛甫汇报,“他们想要技术,又不想出血。”
威廉三世转过身,嘴角带着一丝冷笑:“斯大林是个实用主义者,他知道没有技术,苏联的集体农庄撑不过明年。告诉莫洛托夫,我们可以让步,但要加条件。”
他走到书桌前,写下几条指令:
1. 技术转让可以扩大,但苏联必须允许德国海军使用波罗的海的喀琅施塔得港(方便德国军舰监控北欧)
2. 低息贷款可以给,年利率3%,比美国低2个百分点,但苏联要停止向芬兰施压(芬兰是德国木材的重要来源,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德皇准备的巴巴罗萨计划的重要点之一)
3. 工程师可以派,但苏联要开放乌克兰的煤矿开采权,利润五五分成(德国需要煤炭支撑鲁尔区的工业)
4. 秘密条款:德国帮助苏联训练装甲部队,苏联分享喀秋莎火箭炮的技术(双方都在扩军,各取所需)
PS:括号内是给读者老爷们的解释。历史上,1921年苏联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1938年10月,火箭炮的研发基本成功。喀琅施塔得港位于圣彼得堡境内,感兴趣的老爷可以地图上查看,就知道为啥威廉需要这个港口了。
“这些条件,明面上要包装成苏德贸易协约扩增。”威廉三世叮嘱,“别让英美看出我们在联手。斯大林需要技术,我们需要资源,这是一笔公平的交易。”
里宾特洛甫点头:“陛下高明。苏联如果不同意,就只能看着集体农庄垮掉。同意了,就等于把资源命脉交到我们手里。”
“斯大林会同意的。”威廉三世看着窗外的雨,“他比谁都清楚,面子不值钱,活下去才重要。”
莫洛托夫收到德国的新条件时,正在大使馆里吃着面包。
他立刻给莫斯科发了加急电报,将条件一字不差地转述,包括那些超出贸易范畴的要求。
克里姆林宫的深夜,斯大林召集政治局委员紧急开会。当听到允许德国海军停靠波罗的海港口时,伏罗希洛夫拍了桌子:“这是出卖主权!”
“主权不能当饭吃!”斯大林猛地站起来,烟斗重重砸在桌上,“没有拖拉机,我们的农民只能用手挖地。没有化肥,乌克兰的麦田明年就要减产一半!德国的条件虽然苛刻,但至少能让我们的工业活下来!”
他逐一分析:
开放喀琅施塔得港:德国军舰能制衡波兰和芬兰,对苏联也是一种保护。
停止向芬兰施压:芬兰的木材本来就贵,不如从德国换技术更划算,只不过控制波罗的海的计划要推迟了。
乌克兰煤矿分成:苏联缺技术,德国缺资源,五五开不亏。
军事技术交换:卢森堡一战后,德国向世界宣告了他们领先世界的的装甲战术,而且苏联的火箭炮需要改进,各取所需。
“告诉莫洛托夫,同意。”斯大林最终拍板,“但要强调,这是临时措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廉:帝国的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