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7章 新夏初貌 (聚居区成型)(2/2)
开春后,动物活动增多,但竞争也更激烈。张豹带人深入更远的丛林,陷阱与弓箭并用,同时加大了对可食用根茎、野菜的采集。收获的皮毛第一时间送到皮匠处处理,肉食则优先保障工匠和开荒重劳力的伙食。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赤岩,公共食堂的巨大烟囱率先升起炊烟。妇女们开始忙碌,大锅熬煮的混合粥(谷物、肉干、野菜)香气弥漫。下工号(铜锣)敲响,劳累一夜的人们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体涌向食堂,捧着热气腾腾的粥碗,围坐在长条木桌旁,边吃边交流着技术难题,或开着粗豪的玩笑。孩子们在桌下穿梭嬉闹,捡食掉落的饭粒。
日间,聚居区内外一片繁忙。壮劳力们在各自分配的田地里奋力开荒,挥舞着新得的铁锄木犁;工匠们在工区专注劳作;妇女们或在菜园忙碌,或在溪边浆洗衣物、处理皮张;老人们则坐在自家屋前,用粗糙的工具修补着渔网或编织草鞋,照看着幼童。鸡鸣犬吠(营地己开始尝试饲养少数从移民船上带来的家禽家畜)声夹杂其中,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垦殖图景。
傍晚,结束了一天劳作的人们,最大的慰藉便是回到自己那虽简陋却温暖的家中。土坯房内,火炕散发的余温驱散春寒。何氏给怀中的孩子喂着熬烂的米糊,看着炕沿上丈夫留下的唯一遗物——一枚磨得发亮的铜钱,眼中虽有哀伤,却更多是对未来的期冀。孙大柱则兴奋地向邻居比划着,如何在自家分到的草场上,用新学的法子挖引水沟,准备开春后圈养第一批山羊。
议事厅前的空地,则成了新夏的“精神广场”。傍晚时分,常有人自发聚集于此。林阿水会在这里,向新来的移民讲述洪公的事迹和新夏的法规;识字的年轻人会借着篝火的光亮,磕磕绊绊地念诵福伯编写的《新夏识字歌》;偶尔,赵铁鹰会在此宣布重要事项(如新的开荒区域划分),或由王石头、李虎等匠头发布招募令。那面在暮色中依然飘扬的“夏”字旗,成为所有人心中不灭的灯塔。
洪天佑从赤岩走下,步入这初具规模的聚居区。脚下的碎石路虽不平整,却己被踩踏得坚实。土坯墙的凉意透过布鞋传来,带着泥土特有的踏实感。他走过飘着饭香的公共食堂,看过仓库门前清点物资的福伯,在铁匠铺外感受那灼热的炉火气息,最后停在那面猎猎作响的“夏”字旗下。
他抚摸着议事厅粗糙但坚固的木柱,目光扫过那些在自家门前忙碌、脸上带着满足笑容的移民,扫过远处田埂上奋力挥舞锄头的身影,扫过赤岩下这片由窝棚、土房、公共建筑组成的、充满生机的聚居地…
这里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朱门高墙。有的只是泥土、木头、茅草、汗水与坚韧不拔的信念。但正是这最原始的堆积,却构筑了新夏最坚实的基础,承载着“150亩田、500亩草场”的宏伟蓝图,孕育着“大洋洲日不落”的渺渺希望!
“福伯,” 洪天佑的声音带着春日的暖意,“通知下去,春耕大典,就在议事厅前举行!让所有新夏子民都来看看,他们亲手建起的家园!让这‘新夏初貌’,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
春风吹过河谷,带着泥土解冻的清新气息,也带着新夏蓬勃生长的力量,吹向更辽阔的荒原。赤岩无声,却己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蛮荒到家园的第一次华丽蜕变。
不想错过《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