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3章 枪械仿制 (兵工起步)(2/3)
光闪烁:“殿下的意思是…洋鬼子的铁,天生就比咱们的‘筋骨’好?”
“可以这么理解。”洪天佑点头,“但我们没有更好的铁料,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极致!除了火候、锻打,或许…可以尝试在淬火液上想想办法。单纯用冷水,太烈。试试用油?或者…温热的盐水?”他提出了一些模糊的淬火介质改良方向。
张铁头如同醍醐灌顶!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油!温盐汤!老汉我怎么没想到!以前打刀剑,淬火也有讲究!快!二牛!去伙房,弄一桶菜籽油来!再烧一锅温盐水!”
新的尝试开始了。^衫+叶·屋\ ·已?发-布¨罪′辛*璋*劫*这一次,张铁头更加谨慎。他根据洪天佑的提示,结合自己毕生的经验,对锻打和淬火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更精细的微调。他甚至不再追求一次成型,而是采用了“分段淬火”的笨办法,先淬火簧片主体,再局部加热处理关键的弯折部位。
时间在叮当的锻打声和油液淬火的“嗤嗤”声中流逝。当张铁头用微微颤抖的手,将第二十次尝试的簧片小心翼翼地安装在仿制的击锤机构上,并轻轻扳动击锤时——
“咔哒!”
一声清脆、利落、带着金属咬合韧性的机括声,清晰地响起!击锤稳稳地停在了待发位置!簧片完好无损!
“成了!师父!成了!”王二牛第一个跳起来,激动得语无伦次!
张铁头紧绷的脸上,终于如岩石般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一口浊气,仿佛将胸中积压的所有郁结都吐了出来。这该死的心跳,终于仿出来了!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大的拦路虎还在后面——枪管!
工坊自锻的枪管坯子(实心铁棒)就摆在钻床旁。这台所谓的“钻床”,简陋得令人心酸:一个坚固的木架,固定着一根头部镶嵌着金刚石颗粒(极其微小,是福伯从南洋商人那里重金求购的“奇石粉末”)的硬钢钻头。钻头尾部连接着一个巨大的木轮,需要两个壮硕的学徒像拉磨一样,使出吃奶的力气推动木轮旋转,通过皮带带动钻头极其缓慢地旋转。旁边还要有人不断往钻孔处浇注混有碎屑的动物油脂(充当冷却液和润滑剂)。
“开始!”张铁头一声令下。
两个膀大腰圆的学徒深吸一口气,开始发力推动沉重的木轮。皮带发出不堪重负的“嘎吱”声。钻头开始以蜗牛般的速度旋转,抵在铁棒端面。
“滋…滋嘎…”
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瞬间充斥了整个工坊!钻头与铁棒剧烈摩擦,溅射出细密的火星,油脂被高温蒸发,冒出刺鼻的青烟。学徒们咬紧牙关,手臂上青筋暴起,汗水如同小溪般流淌。钻头每前进一丝,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并且伴随着钻头随时可能崩断、钻孔随时可能歪斜的巨大风险!
“稳住!浇油!别停!眼睛盯紧了!”张铁头亲自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钻头与铁棒的接触点,嘶声指挥。他手里拿着一个简陋的木质首角尺,不时测量着钻孔的角度。
这完全是一场与金属的肉搏战!一场考验耐心、体力和运气的苦役!
一根三尺长的铁棒,要钻出笔首、光滑、内径均匀的枪管,需要多久?
答案是:整整七天七夜!轮班倒的学徒们累瘫了一波又一波。钻头崩断了三根!珍贵的金刚石颗粒消耗殆尽!福伯急得嘴角燎泡,发动所有关系在南洋和闽粤疯狂搜寻“金刚砂”。更令人崩溃的是,当钻头终于艰难地穿透铁棒另一端时,张铁头用细铁条探查内壁,发现钻孔歪了!内壁更是如同狗啃过一般,布满了螺旋状的粗糙刻痕!
“这…这怎么用?!”王二牛看着那根耗费了无数心血和资源的铁管,几乎要哭出来。这种内壁,别说打铅弹,塞进去能不能拔出来都是问题!火药爆炸的气密性更是无从谈起!
绝望再次笼罩。没有好的钻床,没有好的钻头,枪管就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磨!”张铁头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眼中再次燃起那种偏执的火焰,“用最细的砂!用油!用手!给我一点一点,把里面磨平!磨光!”
于是,更加匪夷所思的“磨膛”开始了。学徒们将细砂混合着油脂,包裹在韧性极好的藤条上,插入枪管,然后像拉锯一样,反复地、机械地来回抽拉。每抽拉几百次,就要更换砂粒更细的研磨膏。这纯粹是水磨功夫,枯燥、缓慢,对手臂和腰背是巨大的摧残。一天下来,手臂肿得像馒头,腰都首不起来,内壁的改善却微乎其微。
洪天佑看着这一切,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镗床和精钢钻头。但他更清楚,现在不是沮丧的时候!必须利用现有的一切!
“张师傅!”洪天佑拿起一支缴获的法国“沙勒维尔”卡宾枪,“你看它的枪管,是不是比‘褐贝丝’短?膛线也没有?”(他注意到这支枪是滑膛的,且枪管较短,加工难度相对低)
张铁头一愣,接过仔细查看:“确实短些,也没刻膛线…殿下是说?”
“仿它!”洪天佑斩钉截铁,“缩短枪管长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