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4章 苏联笑话永不过时(1/2)
这婚礼请柬让沈瑜忙活了好几天才算完成,正在沈瑜百无聊赖接着画火器图之时,福伯便进来通报了。,q?i~s`h-e+n′p,a¢c!k^.-c¨o.m?
“公子,王通判来访,同行的还有两位官人。”
“啊?介甫兄来了?快请!” 沈瑜精神一振。王安石的请柬自然是有一份,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找上门来,还带了人。
片刻,王安石那瘦削身影便出现在书房门口,他身后跟着两位年纪相仿的文士。
“怀瑾,叨扰了。” 王安石拱手。
“介甫兄哪里话,快请进!” 沈瑜笑着迎上,目光看向他身后两人。
王安石侧身引荐:“这位是崇文院检讨,吕晦叔(吕公著,字晦叔)。”
一位面容方正的中年文士上前一步,拱手:“久仰沈状元大名,公著有礼。”
“这位是史馆检讨,韩持国(韩维,字持国)。” 另一位身材略高的文士也拱手道:“维幸会沈状元。”
吕公著?韩维?
加上王安石,还有没来的司马君实...
这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嘉佑西友吗?
北宋中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中坚力量啊!
王安石这刺头把他们拉来见我?
这是要搞小团体思想碰撞会?看来介甫兄是真把我当同道中人了。
是来组队的?
“原来是吕检讨,韩检讨!久仰二位高才,瑜失敬,快请坐!”
沈瑜热情招呼,心中却警铃微作。`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
这三位凑一起,话题绝对轻快不了。
分宾主落座,奉上清茶。
寒暄几句后,话题果然不出沈瑜所料,迅速滑向了国事。
王安石眉头紧锁,开门见山:“怀瑾,我此次进京,沿途所见,触目惊心!州县凋敝,民生多艰。然朝廷岁入,泰半耗于何处?兵!冗兵之弊,己如附骨之疽!”
吕公著颔首,语气沉凝:“介甫所言极是。禁军,厢军,乡兵,名目繁多,员额膨胀。朝廷岁费,十之七八养兵。然兵多而不精,将骄而卒惰,遇敌则溃,扰民则甚!此诚国家心腹大患。”
韩维也接口道:“更可虑者,兵籍混乱,空额,吃饷者不知凡几。层层盘剥,真正能战之兵几何?耗费巨万,养此无用之兵,无异于抱薪救火!”
书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王安石目光灼灼地看向沈瑜:“怀瑾,你曾深入大理,亲历边事,更得官家信重。对此积弊,可有良策?”
来了来了!冗兵问题!大宋第一财政黑洞!
王安石你这哪是来叙旧,分明是来开改革研讨会的!还带着两位重量级评委...
上次在宫内自己敷衍了一下王安石,没想到这人这么记仇,追上门来要个说法。
宋朝讲究个防将不防兵,所以不在乎兵多不多。
因为毕竟是个没大一统的王朝,所以对兵力的需求很高。
要知道,唐时最多也就八十万的士兵,若是两朝都算鼎盛时期,唐的疆域面积是宋的西倍多。¢薪+完_夲!鉮?占+ ~首·发·
然而,庆历年间宋有一百多万的士兵...
为何如此呢,因为宋为了防将,用了一招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也就是更戍法,禁军每三年就要换一个地方驻扎,但是将领是不跟着士兵一起走的。
这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深知将领为害之道,所以专门来用此法制约他们,让他们无法跟士兵产生太强的联系。
自然也就没有叛乱的风险。
但是宋历代君王又讲究一个秉持祖宗家法,根本没有变通一说。
如此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如何打的了胜仗?
然后又采用了质量不行,数量来凑的方法,打不过,那就再招兵。
从而兵力是没少,不过战力也没涨就是了。
这也就是冗兵。
沈瑜放下茶盏,沉吟片刻。
他知道王安石等人都是务实的改革派,空谈道理无用。
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后世那个著名的苏联笑话,稍加改编,或许能更形象地点破要害。
“良策不敢当。” 沈瑜笑了笑,“倒是想起一个听来的海外轶事,或可解疑,亦能稍窥此弊之根由。”
王安石三人微微一愣,没想到沈瑜在这严肃话题上突然要讲故事,但都露出倾听的神色。
“话说海外有一大国,其兵亦冗,耗费无度。其主忧心忡忡,召集重臣商议裁军。”
沈瑜慢悠悠地说。
“一位老成持重的将军进言:陛下,万不可裁! 主问:为何? 将军答:若裁撤百万之军,百万壮丁流散民间,无所事事,岂非动摇社稷? 主深以为然。”
吕公著和韩维微微皱眉,这理由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沈瑜继续道:“主又问另一位以智谋著称的文臣。文臣沉吟道:陛下,将军之言差矣!非但不能裁,还应增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千年龙虎榜?我为状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