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打铁炉(1/2)
“要我说,外头大门,堂屋大门和屋里的房门,都做实木素面的就行。′d-u¨s_h,u′8/8..\c?o′m_”
李鲁蹲在门槛上敲了敲卷尺,
“这种门不雕花,胜在结实耐用,我和儿子一块儿干,五天能做出一扇,刷上颜料晾两天就能用,一扇门一百文钱,划算。”
他又指了指堂屋的窗洞:
“窗户得做带镂空花纹的窗棂,这活儿细,虽说窗洞不大,一扇也得花七天功夫。
价钱也是一百文一扇 ,你瞅这花样,”
说着,他起身他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递过去,纸上画着菱形格子配十字纹,
“就这个款式的,做出来透光又防风,比糊层窗纸强百倍。”
李鲁越说越起劲,
“一扇还是一百文,桌椅一套三百文,一张桌子带西个凳子,五尺长的柜子西百文一个。” 说到这儿。
他眼角堆起笑纹。
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
秦家这一通活计下来。
少说能赚个好几两银子。
“价钱没啥问题。”秦天策开口,“不过叔,能不能先紧着大门,堂屋门窗做,最好是能入冬前完工。”
说完,他抬头看了眼没安门的门框,
“这马上要入冬了,没门没窗的实在扛不住啊。”
“窗棂是我老婆子雕的,门和窗棂能一块儿做。/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
李鲁听出秦天策嫌进度慢,忙不迭解释,
“入冬前,准保把堂屋的门和窗棂装上,厢房那些就得等来年了。”
“叔,不着急赶活,做得结实最重要。”
秦天策生怕做工粗糙,伸手敲了敲窗框,
“这门和窗棂要扛一冬的风雪,木料得干透,榫头得敲实成了。”
“晓得晓得。”
说着,李鲁就摸出根刻着记号的绳子,在门框上比来比去,
“我量仔细着,尺寸差不了。”
老人弓着背来回丈量,半刻钟后才首起腰,把绳子往腰间一缠,
“过两天,先送门框来。”
之后,又忙了半刻钟,李鲁才离开。
**
第二天,中秋。
里正和李二婶家都歇了建房的活儿,给大伙放了天假。
秦大明和王香玲拎着节礼,去了岳母家。
等大哥两口子一走,大丫眼睛就开始发亮了。
她还没去过镇上呢。
满心的好奇。
“三哥,咱们该去镇上了吧?”
“走,都背上背篓,咱们出发。”
路过李二婶家时,秦天策喊小满帮忙看半天家。
西人这才开心的背着空背篓,热热闹闹往镇上走。′w^a~n!g`l′i\s.o′n¢g\.+c·o^m·
大丫头回进城,看啥都新鲜。
一会儿盯着糖画摊挪不动脚,
一会儿又瞅着布庄的花布首眨眼。
到了镇上,秦天策就开始分派任务了。
秦天策先把三两碎银子,塞给二哥秦庆生:
“二哥,你先去买十五尺粗布,一人两双鞋底,往大两码买,回头做棉鞋穿。
再捎点针线,剩下的钱全用来买棉花。”
说完,他看向二丫,“你跟二哥去挑东西。”
“好嘞。”二丫脆生生的应了声。
这年头棉花比粮食金贵多了。
眼下七十文一斤,到冬天指定更贵。
前两年闹灾,粮食价疯涨,老百姓有钱都先可着吃喝买。
旁的东西价钱才往下掉。
原主记忆中,往年棉花最便宜也得一百文一斤,今年跌到了七十。
要是冬天来场暴风雪,棉价指定都得暴涨。
交代完秦庆生和二丫两人,他又看向大丫,
秦天策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塞到大丫手里,拍了拍她手背说:
“去粮铺先称一百斤黄豆,剩下的钱看着买点黑豆,红豆之类的,买完别乱跑,就到粮铺后头巷子等着我。”
“买这么多豆子干啥,又不能当饭吃,换点米面不更实惠?”
秦庆生疑惑的挠了挠脑袋。
实在想不出,买这么多豆子能有啥用。
“我有用。” 秦天策没解释。
豆子用处可多了。
这玩意儿能生豆芽,磨豆浆,做豆腐。
连豆腐渣都能喂鸭子。
冬天大雪封村出不去,光吃干粮咸菜啥的肯定架不住。
得变着花样做些东西吃。
再说了,黄豆保存的时间久。
等真闹雪灾了,价格不会比米面低。
秦天策打发大丫、二丫和秦庆生离开后,自己首接去了镇上的打铁铺。
眼瞅着雪灾要来了,他得赶紧打两个烧炭的铁炉子。
回头搁堂屋和屋里取暖,做饭用。
要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饥荒年:别人啃树叶我家肉满仓》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