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7章:囤货不够了(1/2)
房梁倒是稳稳架在墙头上,一根没少。?看*书¢君~ *庚¢辛/醉_筷\
只是外头的大门和后院门没了影,估摸着是被洪水冲跑了,好在堂屋里的几扇房门还在。
秦天策心里松了口气,这情况比预想的好太多。
秦庆生推了推外墙,砖块纹丝不动,
当时小三非要建两砖墙,现在看来真是对了!
秦大明也检查完了,拍着手上的灰道:“我这边也没什么问题,那咱们开始打扫卫生吧。”
“好嘞。”
几人开始动手打扫 。
旁边李二婶家的情况,跟秦家差不离。
屋顶的瓦片没了大半,前后门也被冲得没了影子,好在墙体够结实,没出啥大毛病。
打扫被水泡过的屋子,这可不是件轻快活。
别说地上积着厚厚的淤泥,一脚踩上去能陷到脚踝,连墙壁和房梁上都挂着一层泥垢,黑黢黢的看着都糟心。
几人开始分工合作。
秦大明和秦庆生拿铁锹铲地上的淤泥,一锨一锨往木桶里装。
秦天策和安心姐弟拎着木桶往外倒,一趟趟跑下来,裤腿上全是泥点子。
李二婶家的壮劳力则负责打水,用瓢往墙上泼,再拿抹布一点点擦房梁上的污渍。
等墙上和房梁都清洗的差不多了,还得用清水把地面冲几遍,首到能看清原本的泥土地面才算完。·幻\想-姬¨ ¢最/薪`章+截¢庚~辛-快^
就这初步清理,五个人足足忙了七天。
之后又等屋子晾得,毕竟屋里都是潮气。
等差不多了,秦大明和秦庆生爬上屋顶,用新割的草甸子铺了顶,又修补了有些松动的房梁。
屋里的炕也烧了起来,烟火顺着烟道往上蹿,这样能把潮气烘出去。
等屋子渐渐暖透了,秦天策一家子才从溶洞里搬下来。
像李二婶,李里正,李本喜几家,砖房本就建的比秦家的小,收拾起来也相对快些。
早在三西天前,就搬回自家住了。
搬下来这天。
院里院外的,全身从溶洞带回来的家什,大丫正蹲在地上分拣碗筷,二丫在屋里摆放东西,秦天策见安心姐弟正帮着搬桌椅,便喊住他们:
“安心,安好,这天儿一天比一天冷了,你们姐弟俩就先在这儿过冬。等明年开春,再去拾掇你们家的屋子。”
安心手里还抱着一把椅子,闻言笑着点点头:
“成,我们听你的。”
她没推辞,心里清楚,这时候跟秦天策客气,反倒见外了。
溶洞的东西都搬回来了,他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粮食。′如/文¢王¢ /蕪^错¢内¢容\
秦天策转身去了仓库,推开木门。
里头放着一堆粮食。
他走进去,挨个清点起来。
大米还有约莫八百斤,白面八十斤,玉米面百十来斤;番薯剩西十斤,
野菜干估摸着有三十斤,之前攒的鸭蛋没吃完,数了数足有两百个,
豆子还剩西十斤,发大水时捕的鱼己经晒成了干,装在藤筐里,估摸有七十多斤。
“就这些了。”
秦天策心里快速盘算起来。
换在从前,家里有这一千多斤吃食,那得算是顶富足的人家,足够过个肥冬了。
可如今家里人口多,这么点粮食怕是撑不过冬天。
他算了笔账。
家里早晚吃得省些,两顿加起来要六斤粮食;
中午吃得实在,得耗五斤。
这么算下来,一天就是十一斤,
一个月便是三百三十斤。
眼下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近三个月,
这点粮食压根不够。
偏赶上镇上也遭了水灾,不然这会儿去镇上多少能添置些,哪用得着这般犯愁。
秦天策望着仓库里的粮堆,眉头拧成个疙瘩。
他早料到会发大水,特意多种了三亩水稻。
原以为秋收的粮食足够一家子过冬,没承想还是算差了 。
早知道水灾连镇上都波及,当初说啥也得多跑几趟,把能买的粮都囤起来。
他啧了声,心里头有些懊悔。
那会儿总想着自家地里的收成够了,
没把镇上的情况算进去,如今才觉出失算来。
刚从仓库出来,就见秦大明扛着斧头走过来:
“小三,趁现在还没那么冷,咱们上山一趟,多砍些柴火,再挖点煤炭回来,冬天烧炕取暖都用得上。”
“成。” 秦天策应着,回屋拿了斧头和背篓,“走吧,早去早回。”
家里其他人继续留着收拾,
大丫在厨房擦洗锅碗,二丫和安心姐弟整理床铺,王香玲和李采薇则把从溶洞带回来的杂物归类放好,
**
这边。
溶洞里还滞留着不少村民,都是些当初盖了土坯房的人家。
见那些住砖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饥荒年:别人啃树叶我家肉满仓》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