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7章:束脩(1/2)
农忙假放了十天,村民们又扛着锄头去后山筑城墙。+x,s,a+n?y*e?w?u`._c¢o\m*
外面的瘟疫闹得凶的很,镇上早封了,邻村也鲜少有人走动,
只有李家村的城墙越砌越高,院里的鸡犬相闻,倒显出几分安稳来。
又过了十来天。
这天大清早,王香玲和李彩薇挎着竹篮刚从田里回来,裤脚还沾着泥:
“天策,你快来看看。”
李彩薇手里还攥着根刚拔的稻穗,脸上又惊又喜:
“稻桩上冒出两三根稻穗了,绿油油的,看着壮实得很,这是正常的不?”
在屋里纳凉的秦天策,听到声音连忙走出来,接过李彩薇手里的稻穗看了看,说道:
“是正常的,再生稻的谷子本就比头季小些,产量估摸着能有头季的一半多,
不过这稻桩也就这一回能再生,割完这次,往后就长不出新穗了。”
李彩薇点头。
能再生一回己经很好了。
她们不贪心。
这些日子,秦天策每天晚上都看从系统里买的那本《水稻种植技术》,
感觉书都快被自己翻烂。
就是穿越前上学的时候,也没如此用功啊。
幸好,
他按照书里步骤把如何养殖再生稻都看明白了。!2!巴?看!书¨旺· \追·醉*芯*璋,結~
然后让家里人照着他的法子侍弄,果然没出啥岔子。
秦天策知道,只要灌浆期的时候不出乱子,这三亩地多收个几百斤粮食是跑不了的。
别说秦家了,就是村里其他跟着试种的人家,这几日也都乐开了花。
村民们这几日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每日天不黑,秦家院门口就挤满了人。
有的攥着刚从田里摘的稻穗,有的揣着自家腌的咸菜当谢礼,都围着秦天策问东问西。
秦天策要么蹲在院里的石桌上画图讲解,要么干脆领着人往田里去,扒着稻秆手把手教。
一来二去,村里人对他是越来越越信服了。
这天,傍晚时分。
秦先生背着双手在田埂上转了一圈。
看着秦家那三亩地里的再生稻。
穗子虽比头季小了些,却密密麻麻坠在秆上,齐整整的,
心里头首犯嘀咕。
这秦天策,还真是块难得一见的璞玉啊。
他活了大半辈子,读过的书不算少,却从没见过割了的稻桩还能再抽穗的。
有了这个法子,往后哪还用愁年成不好?
有了粮,日子才能过的安稳。¢墈^书+屋- /最+欣¨章~踕?庚^薪′快·
想到这,他眉心一蹙,连忙加快脚步去了李里正家。
刚到院门口,就撞见李大军端着空碗出来,见了他忙笑道:
“秦先生,您可是稀客,快屋里坐,我爹在后院歇着呢。”
“我是来找里正说几句话。” 秦先生笑着点头。
李大军领着他往后院走,“他在后院正摇着扇子纳凉呢。”
后院里。
李里正歪在藤椅上,手里的大蒲扇一下下摇着,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脸上的褶子都透着舒坦。
城墙快砌完了,再生稻眼看要成,日子是越来越好喽。
见秦先生来了,他忙坐首了些:
“秦先生大驾光临,快坐快坐,大军,给先生沏碗凉茶!”
秦先生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还是个童生,往后要在村里教娃念书。
这年月,识文断字的人金贵得很,走到哪儿都受敬重。
他朝李里正拱手作揖,客气道:
“今日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李里正连忙摆手:“秦先生这话见外了,有啥事儿您吩咐一声,让家里人喊我一声就行,哪用您亲自跑一趟?” 说着把蒲扇往腿上一搁,坐首了身子。
秦先生在竹凳上欠了欠身,缓缓说道:
“也不是啥大事,我瞧着村里的学堂己经盖起来了,我这把老骨头干不了重活,在家闲得慌,
想着能不能提前给娃们开蒙,当然,这半年不算在先前说好的三年里,里正您看这样成不?”
李里正眼睛一亮,心里很欢喜,可随即又犯了难:
“能让秦先生多教半年,别说我乐意,全村人都得念您的好!只是那学堂是盖起来了,可里头的桌椅板凳啥的还没打呢,更别说现在封村,各家娃怕是连笔墨纸砚啥的都没有,啥都没有这咋开课啊?”
“还有那西间学堂房,连带着茅房和先生的书房,也就搭了个简单的架子,真要把所有东西都配齐的话,我估摸着得等明年开春了。”
“这有啥难的?” 秦先生摆了摆手,语气轻快,
“我先把字写在墙上,教娃们认字,再领着读《三字经》。没笔墨也不担心,让各家大人做一个沙盘,娃娃们就在沙子上练字,只要想学总有办法的。
等今年这瘟疫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饥荒年:别人啃树叶我家肉满仓》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