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特别篇1后续:古人反应(2/4)
发出刺耳的声响。他怒视扶苏,胸膛起伏。殿内侍从噤若寒蝉。扶苏垂首,却未退缩。
良久,嬴政胸中的怒火如同撞上无形壁垒,渐渐被天幕展示的那片冰冷、真实、遥不可及的浩瀚所取代。
仙山?仙药?在那六万五千年确凿的石斧面前,在那些抱着幼儿跳上简陋木筏搏击风浪的远古身影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他疲惫地挥挥手,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萧索:“传旨,方士卢生、侯生等,妄言仙药,欺君罔上,着即...坑之。海外寻仙船队,尽数召回。”
他缓缓闭上眼,复又睁开,目光投向殿外广袤的关中大地,“着治粟内史、少府令:集天下老农与巧匠。凡农书所载、民间所用,能增地力、省人力、提产量之法器良种,无论巨细,悉数上陈验证。于骊山阳,辟‘皇庄试验田’,择优推广。务使秦粟之丰,甲于天下!此乃...固本之基!”
他终究将目光从天边的幻梦,拉回了脚下这片可以深耕的土地。
他目光重新投向殿外骊山的方向,那里有他倾举国之力的陵寝,有他调集天下工匠铸造的奇迹。长生不可及,那便在现世,留下不朽的印记。
他手指无意识地碾碎了案几上的一小块玉镇碎屑,仿佛碾碎了最后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宋朝,泉州港外,渔村小酒肆
咸湿的海风裹着鱼腥味吹进简陋的酒肆。年轻的渔夫陈阿海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唾沫横飞,周围挤满了好奇的村民和刚下船的力夫。
“……你们是没看见!天幕上那些老祖宗,嘿!就抱着几根烂木头捆的筏子,带着娃,就敢往那望不到边的大海里冲!那浪头,比咱港外刮台风时还高!”
阿海比划着,眼中满是兴奋与后怕交织的光芒,“可人家愣是顺着洋流,漂过去了!到了那叫‘金伯利’的海岸!”
一个老渔夫嘬着劣酒,嗤笑道:“阿海,又吹牛!木头筏子能漂过大洋?你当是咱港里的小舢板?”
“吹牛?”阿海急了,猛地站起来。
“我上月跟林家的商船跑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亲眼所见!占城外岛上的土人,用的就是独木舟挖出来的小船,船帮窄得吓人,可人家划起来,在浪里钻上钻下,比咱的船还快!那船头还刻着鸟头,跟天幕上说的‘看鸟认路’一模一样!”
他模仿着土人划船的姿势,“他们还说,看浪头高低,就知水下百丈是山是沟!这不就是天幕讲的‘海洋规律’?老祖宗能漂过去,靠的就是这个!不是蛮干,是懂海!”
酒肆里安静下来。′j_c·w~x.c,.!c+o-www.渔民们世代与海搏命,深知其中凶险。阿海的话,尤其是亲眼所见的占城土人小船,让他们对天幕上那看似不可能的远古航行,多了几分真实的感触。
“若真如此……”另一个中年渔夫沉吟道,“那天幕说的‘帝汶到澳洲’最窄的时候七十多里水路(公里),若有顺流,备足水粮,倒……倒也不是全无指望?”他眼中闪过一丝以往不敢想的、对更广阔海域的探询。
唐朝,长安,鄂国公尉迟敬德府邸宴席
丝竹悠扬,舞袖翩跹。鄂国公尉迟敬德今日设宴款待同僚,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为助兴,他特意命人将前些时日重金购得的一个昆仑奴带至厅中。
那昆仑奴身材魁梧,肤色如墨,卷曲的头发紧贴头皮,只在下身围了一块粗布。他沉默地站在厅堂中央,低垂着头,在满堂华服宾客好奇或鄙夷的目光中,显得格格不入。
“诸位请看!”尉迟敬德得意地捋着胡须,指着昆仑奴,“此奴来自极南之地,形貌奇异,力大无穷,正是天幕所言那‘走出非洲’的智人后裔!其先祖,想必便是那抱着木筏漂洋过海之辈!”他本意是炫耀新奇玩物。
席间两位年轻士子,一位是博闻强记的秘书省校书郎李洵,另一位是喜好杂学的国子监太学生王焕。李洵闻言,立刻接口道:
“鄂国公高见!天音‘基因图谱’所示,脉络分明,确证我等人种皆源于非洲,此昆仑奴形貌,正合那‘始祖之地’特征,乃血脉源流之活证!”
王焕却放下酒杯,摇头道:
“李兄此言差矣。天音言‘非洲起源论’,然亦提及尚有‘多地起源’之说未被完全摒弃。且《山海经·海外西经》有载:‘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
此‘黑色’、‘兽身’(或指体毛浓密?)之民,未必不能是独立演化于南荒。焉知此昆仑奴之祖,非我神州古籍所载之异族一支?岂可尽信天幕一家之言,妄断其必源于非洲?”他引经据典,试图挑战天幕的权威。
正当两人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时,厅中那一首沉默的昆仑奴,忽然微微抬起了头。
他看着天幕曾出现的方向(尽管此刻天幕己隐),又环视了一下满堂华服,用极其生硬、带着浓重异域腔调的唐语,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词:
“海…很大…浪…祖…船…漂…久…”发音古怪,却清晰地指向了“海”、“浪”、“祖先”、“船”、“漂流”、“时间久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古人看天幕:UP主直播世界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