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第九期视频后续:古人反应(4/5)
他摩挲着粗糙的石栏,指尖划过冰冷的刻痕,仿佛触摸着五代十国累累的刀兵疮疤。
梁、唐、晋、汉、周,城头王旗不过十年一换,中原膏腴之地被糟践得如同破絮。
那些骄兵悍将,今日是臂膀,明日便是噬主的豺狼!杯酒释兵权,收精兵于禁旅,削藩镇之权柄…这些雷霆手段,何尝不是为了再造一个“硬朗的筋骨”?没有这铁腕的“控制力”,大宋立国便是沙上筑塔!
可天幕之言如警钟轰鸣。
汴梁的繁华是真,那“积弱”的恶名也是真!赵匡胤眼前闪过天幕里金兵破城的烽烟,脊背窜起一股寒意。
“抑武…错了么?”他喃喃自语。
文臣提笔安天下,固然能定人心、聚“向心”,可若筋骨软了,再多的繁华也终是他人囊中之物!就像那五代,哪个短命朝廷没有过片刻的安宁?可一旦刀兵加颈,顷刻间便是齑粉!
他猛地起身,池水被袍袖带起的风惊起涟漪。目光投向宫墙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
天幕称宋为“技术-金融-印刷”之枢纽,是“巅峰”……这“巅峰”的根基,果真仅是文采风流、市肆繁华?
赵匡胤攥紧了拳头,天幕展示的图景在他脑中翻腾——那霹雳般的火药,不正是筋骨之延伸?
那流转西方的钱引财货,不正是充盈血脉、蓄养甲兵之资?
而那坊间雕版印出的万千书卷,更是统一人心、凝聚国魂的利器!
这些,岂非同样是支撑鼎盛不可或缺的“筋骨”与“血脉”?
必须给这“文治”的锦绣袍服下,锻入一副新的、不显山露水的“铁骨”!而这副铁骨,不仅要靠兵甲,更要靠这“技术”、“金融”、“印刷”之力,在朕的掌心化为无形之甲胄、不竭之粮秣、万众之一心!
他心中己有计较:
军器监要革新,尤重那霹雳火器之秘研;沿边榷场贸易要牢牢捏在朝廷手中,以商利之“血脉”养边军之“筋骨”;更要遴选忠勇寒门子弟,暗授兵略,并借印刷之便,广布忠义教化……
他抑武,可不是为了自废武功。连同那“技术”、“金融”、“印刷”的枢纽之力,如同百炼精钢,深深熔铸进“文治”的肌理之中,成为支撑繁华、拱卫社稷的暗桩!
他折下一段柳枝,指尖用力,坚韧的枝条“啪”地折断。“筋骨…血脉…”他盯着断口,眼神锐利如刀,“朕要的,是一个外示以文、内藏锋锐,筋骨强健、血脉充盈的大宋!”
辽,上京临潢府,春捺钵营地(鸭子河泺)
晨雾笼罩着辽阔的水泽,天鹅的鸣叫穿透薄霭。
承天皇太后萧绰(萧燕燕)裹着银狐裘,与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并辔而行。
天幕“西大文明圈”的图景犹在眼前,那代表辽国疆域的广阔色块,在“地理屏障”与“因俗而治”的交织下显得格外厚重。
“隆绪,看见那片苇荡了么?”萧绰马鞭遥指,惊起几只野鸭,“那里藏着野鸭的巢,水草丰美,是它的‘地理屏障’。
可若只有屏障,没有觅食的本事和守护雏鸟的心,这巢便只是死水。”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少年天子心上。
“母后是说…我大辽?”耶律隆绪聪慧,立刻领悟。
“正是!”萧绰勒住马,目光如鹰隼扫过草原与远山。
“我大辽疆土,东临鲸海,西抵流沙,北控大漠,南据燕云。契丹铁骑是屏障,可光靠刀箭,能守住这万里河山?能管住草原的毡帐、汉地的田畴、渤海国的渔猎山林?”
她顿了顿,看着儿子思索的脸,“天幕所言‘控制力’与‘向心力’,便是帝王真正的双翼!”
她指向南方隐约的长城轮廓:
“那‘西百毫米雨线’,是汉人的农耕墙,也是我契丹南下的天然界限。
强越此线,便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徒耗国力!
我朝立‘南北面官制’,北院以国制治契丹,南院以汉制待汉人,便是顺天应地,各安其业!此乃‘控制力’的根基——不是强扭,而是疏导!”
马蹄轻踏浅水,惊散几尾游鱼。萧绰语气转深:
“再看‘向心力’。上京的萨满祭天,南京(幽州)的孔庙香火,东京(辽阳)的佛寺钟声…我大辽敬天法祖,也尊孔子,容佛道。
为何?
因为人心如水,堵则溃,疏则归!
汉人耕读传家,我们便开科举,给寒门晋身之阶;
渤海人擅渔猎,我们便保其旧俗,岁贡公平;
草原部族重信诺,我们便以盟约羁縻,厚赏头人。
让他们觉得,在这大辽旗下,有活路,有前程,有祖灵可依!这便是‘向心力’,看不见,却比十万铁骑更坚韧!”
她看着耶律隆绪眼中渐亮的光,沉声道:
“记住,我大辽非汉非唐,亦非匈奴突厥!我们是头一个真正统御农耕、游牧、渔猎三界的‘大’国!这‘大’,不在疆域,而在胸襟与手段!控驭得法,人心归附,纵无长城天险,这捺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古人看天幕:UP主直播世界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