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 省厅的潘玉林科员(2/3)
\
如果有钱了,那一切问题不都是迎刃而解吗?”
潘玉林默默的点头,道:“是啊,老徐书记在这个时候真是不拼不行,就算他不想向前,别人也不会给他留下后路,公社更不会有后路。
咱们旗山的情况比较特别,我倒是挺赞成保留公社体制的,特别是像咱们旗山那样的地方,可惜我也就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啊。
”
杨少宗笑道:“公社要买冷库设备的事情,你总能帮上忙吧?”
潘玉林笑道:“这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长江冰箱总厂应该有一套新产品,刚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其实算是别人淘汰的技术,可对咱们来说还是很值得引入的。
如果现在报批计划,差不多等两个月就能到货,价格上面肯定是根据计划内来。
小杨,我虽然恰好在轻工业厅主管着这个事情,可我只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你回去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尽力,但不敢打包票。
要是计划上没有批下来,咱们就只能从计划外走,多出一点钱应该还是能买到的!”
说着这话,潘玉林忍不住的咂了咂嘴,感叹道:“小杨,你可能不太懂,现在经济改革转轨,计划外的物资价格开始松动了,人家冰箱总厂卖给外面的价格比计划内高许多,肯定是尽力先满足计划外的合同。
”
杨少宗没有答话。
这里面的事情,他还是清楚一些的。
从84年莫干山会议后,国内开始逐步实施价格双轨制的改革,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物价脱轨,由于整体物资供应紧张,计划外物价逐年暴涨,并由此产生了80年代到90年代最有特点的官倒现象。
不止是个人在倒卖,主管计划的各级物资单位就是倒卖物资的大龙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88年,国内开始双轨合并改革,计划内物资大涨价,由此又引出了一场物价大闯关东变革,进一步导致了国内整体物价暴涨了一倍以上,部分的走俏产品甚至暴涨了三四倍。
为了对应这种状况,从89年开始,短短三年内,全国各行各业的薪水都激增了一倍,再次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而央行的印钞机器更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每天印钱417亿元,创了中国金融史新记录。
从88年到94年,央行内部和各地银行讨论最多的不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而是印不印一千元的大钞和什么时候从国外引入速度更快的新印钞机器。
世纪的中国人疯狂,比起85年-95年绝对是差的太远了,这时候的人左起来很激进,右起来更激进。
潘玉林忽然想起来什么,和杨少宗问道:“对了,公社办肉联厂想做什么项目?”
杨少宗道:“做鱼丸、烤鸭和香肠,咱们准备利用水库和琵琶湖优势大养几十万只鸭子,再利用丘陵资源的特点大养猪牛。
”
一听这话,潘玉林特别高兴的笑道:“哎呀,这可真是好办法,好办法啊,谁想出来的?”
杨少宗笑道:“说了你可能不信,这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社里才派我跟着汤副站长出来办事,组织上也是要锻炼我的能力,让我能更好的为组织工作!”
“呦呦呦看不出来啊!”
潘玉林挺高兴的啧啧称赞着,大概是因为同乡,也都是机械专业毕业,他对杨少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且,他也感觉杨少宗身上有一种他所没有的勇气。
听杨少宗说“组织”。
潘玉林就顺口问道:“小杨,入党了啊?”
杨少宗道:“我高二入的党。
”
潘玉林笑道:“那算是老党员了啊,我是高三入的党,你是党员,在学校里面应该参加过很多学生活动吧,我感觉你比同龄人要稳重很多,难怪老徐书记和社长会派你出来,也好,这对你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
”
在这个时期,入党也算是很潮流的事情,就和后来人人争当斑竹一样流行。
潘玉林很快又和杨少宗问了问家里的情况,问他究竟是大杨岭人,还是杨庄人。
这一问,他才知道杨少宗是“杨团长”家的孙子。
旗山人几乎都听说过“杨团长”家的事,但不一定知道杨少宗的名字。
将杨少宗和记忆中的那些事对上号,潘玉林就明白老徐书记和宋长明为什么会派杨少宗来了,除了关系,加上杨少宗是大专生和党员,能力和谈吐都不错,适当多给点机会锻炼一下也很正常。
杨少宗家里的情况比较独特!潘玉林不便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