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一章 212.34万元(2/2)
工资,他的月收入差点要破三千。
这可是吓坏了很多人,连宋长明都是一听到悄息就给正在肉联厂做核算的杨少宗打电话询问真假对此,杨少宗只有一句话一他配得上!仅仅是潘时敏一个人就几乎为肉联厂带来了10万元的净月利润,等于是全厂月利润的1/3,这个月拿2700元的奖金是很正常的。
不过,旗山肉联厂在这个阶段也不是以前的旗山肉联厂了,11月底,大谷会社的火tui肠生产线和二厂区的部分车间就已经开始试运转。
到12月底,大谷会社的六条生产线和其他配套设施都会抵达淮海市的青浦港区,在此之前,杨少宗实际上已经将大部分的职工都招齐备了,正在进行紧张的生产培训。
在二厂区这边的大部分管理干部都是直接外聘,试用期三个月,这个过程中,郑树桐就负责考察他们的实际水平,从长江市罐头厂也用高薪挖了两个人担任车间主任。
外聘薪水是很高的,薪水不高,别人也犯不着跑到一个乡下的小乡镇企业做事。
很多时候光是高薪还不顶用,甚至得靠郑树桐、曾广福这些在行业中有人面的人登门去请,别人即便答应过来也是找个法子在厂里停薪留职,有些人在医院有亲戚朋友的则开个长期病假,先过来捞一笔热钱,犯不着真将原来的铁饭碗丢掉。
不管如何,反正是先有了够用的人管着企业。
饭总是要一口口吃,路也要一步步走,等旗山肉联厂真的办好了,明年,杨少宗就打算大规模招聘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同时继续加强现有职工的培训和统一深造工作,内部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
旗山煤矿厂的产能在12月第一次真正破万吨,达到了143万吨,卖煤的收入是74万元。
在杨少宗的控制下,这笔钱继续打入旗山养猪场,用于大批量的向周边几个省购买优良猪苗,又从中抽了五万元在村筹办新的伺料厂。
五万元想办一个伺料厂是比较难的,即便办起来也没有规模可言,根本撑不住一万多头存栏量养猪场的消耗,可这就是杨少宗的风格,他更习惯一步步o着走。
伺料厂的厂长是从淮海伺料厂返聘的一位姓马的副厂长,去年刚退休,马老是五十年代的化工专业中专生,原先在长江国营伺料厂工作,后来调到淮海伺料厂参加厂里的筹建工作,也是创业元老级的人物。
他的技术专长是搞配料的行家,到了这个小伺料厂是生产和技术管理一把抓,待遇是一个月六百块,周末有专车送他回市里休假一天。
杨少宗的想法就是先从五万元起步,安全起见,只有少部分的猪崽使用旗山伺料厂的猪饲料,确定效果之后再投入资金继续逐步扩大,最后再使用旗山养猪场的资金来扩大旗山饲料厂。
一个帮一个,一个扶一个,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大提升。
虽然旗河乡那边的人很看不上旗山公社,可他们酒厂的酒糟终究是要卖的,卖给谁不是卖,这些酒糟运到旗山伺料厂就是上好伺料原料。
。
不想错过《红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