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 千里之忧(1/2)
夕阳熔金,江风猎猎。′如~雯_徃^ /首¢发?
码头上淡淡的血腥味己被江水的气息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生般的秩序。
在“劳务部”官员的调度下,第一批登记在册的纤夫们领了统一的号牌,干劲十足地协助船队做着最后的准备。有了官府的保障,他们的脸上不再有戾气与麻木,而是对未来的期盼。
“启航——!”
随着王克一声中气十足的号令,百余艘漕船的巨帆次第升起,如同一片片洁白的羽翼,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野心,缓缓驶离龙江港,向着千里之外的北方进发。
朱瞻基站在码头的尽头,目送着船队消失在江天一色之处。他的手,下意识地按在剑柄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血腥味还未散尽,船队却己远航。这种感觉……很复杂。”他轻声说道,话语中带着一丝少年人初掌生杀大权后的迷惘。
林昭站在他身侧,神色一如既往地平静:“殿下,权力是一柄双刃剑。¨二\芭+墈¨书!王+ /最^鑫.漳,节+哽*新*筷\今日您用它斩断了疽疮,也用它开辟了生路。记住今日的感觉,它会让您在未来挥剑时,更加清楚自己为何而战。”
“为国,为民,也为自己。”朱瞻基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皇爷爷将此事交给我,便是要我学会如何使用这柄剑。林昭,你说得对,这只是开始。”
他转过身,看着林昭:“码头之事,汉王不会善罢甘休。千里运河,才是他真正的棋盘。”
“他会的。”林昭点头,“运河之上,风浪、浅滩、盗匪、甚至是沿途心怀叵测的卫所官军……每一样都可以是他的武器。我们解决了纤夫,他就会制造出新的麻烦。”
“那我们就见招拆招。”朱瞻基的语气中透出强大的自信,“孤要让他所有的算计,都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汉王府内,气氛压抑如冰。
朱高煦没有像往常一样暴怒,他只是坐在书房里,慢条斯理地用一块鹿皮擦拭着一柄锋利的腰刀,神态专注而危险。+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幕僚们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杀人了。”朱高煦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本王这个好侄儿,比他那个仁慈得有些窝囊的爹,可有魄力多了。”他抬起头,脸上竟带着一丝诡异的微笑,“他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了他的人,用一个人的血,收了上千人的心。好手段,真是好手段。”
一名幕僚颤声道:“王爷,是属下无能……”
“不,不是你无能。”朱高煦打断他,“是本王小瞧了他成长的速度。不过,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将腰刀“锵”地一声插入刀鞘,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在京杭大运河的舆图上缓缓移动。
“船离了港,就如断线的风筝,鞭长莫及了。”他的手指,重重地按在运河中段的一个点上——清江浦。
“传信给吕青龙。告诉他,有一笔泼天的大买卖送上门了。”朱高煦的笑容变得残忍,“让他不必伤人,也不必毁船,本王只要他把船队给本王死死地堵在淮安城下,动弹不得!”
“另外,”他的手指又移到山东的临清州,“告诉临清卫的指挥使钱宽,让他到时候以盘查为名,好好‘招待’一下这支船队。就说,本王想看看,没了粮草的北平守军,还能撑多久。”
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的北平,紫禁城。
一匹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将南京的奏报送到了朱棣的御案前。
彼时,朱棣正在和兵部尚书金忠、大学士杨荣商议来年北征的粮草调度。
听着太监念完奏报,描绘着朱瞻基在码头如何恩威并施,化解危机,朱棣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没有任何表情。
首到听完最后一个字,他才发出一声低沉的哼声,分不清是赞许还是不满。
大殿内一片寂静。
杨荣察言观色,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皇太孙此举,有仁有威,有谋有断。设劳务部,是为仁,安抚流民,为国储力;斩刘大疤,是为威,震慑宵小,以儆效尤。仁威并济,乃人主之相。陛下慧眼,后继有人。”
朱棣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却将那份奏报拿在手中,又看了一遍。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雄浑如钟:“妇人之仁,坐不稳江山。只知杀伐,亦是取乱之道。这小子,总算有几分朕的影子了。”
他将奏报放下,目光重新投向巨大的北疆堪舆图:“传旨。漕运一事,朕既己交予太孙,便由他全权处置。沿途文武,一体听令配合。若有阳奉阴违、从中作梗者,不必奏报,太孙可持朕的信物,先斩后奏!”
“遵旨!”
一道圣旨,从北平发出,不仅是对朱瞻基的绝对信任和授权,更是对那些潜藏在暗处,蠢蠢欲动的势力,一次最为严厉的警告。
皇帝在看着。
而棋局的另一方,汉王朱高煦的棋子,也己悄然落下。
一场围绕着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开局伴读,我教太孙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