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6章 校场检验(2/3)
准备动身北上共商国事之前,孙中山特意抽出时间检验黄埔三期入伍生总队的训练效果。接受检验的正是入伍生总队六连(宋阳所在的二营三连)。
“全连,上刺刀!”,张治中宏亮的口令在操场上空回荡。
六连两百余人排成三个横列(因三期一届入伍生较多,入伍生连的编制较大),咔!咔!卡榫落定的声音连成一线,三秒钟,全连完成了上刺刀动作。为了这次检验,蒋校长特意将一批新到的1891莫辛-纳甘步枪调拨给六连使用。1891枪长1318厘米,带刺刀全长1738厘米。明晃晃一排雪亮的刺刀,杀气扑面。
“预备用”。张治中右手握住了指挥刀刀柄。“枪!”。
刷!张治中长刀出鞘。
哗!两百余柄刺刀整齐送出。两百余双眼睛怒视前方,整个动作干净有力整齐连贯而极富节奏,观礼台上掌声一片。,d,a′w~e+n^x`u¨e~t_x¨t-.\c^o`m^
“突刺刺”。
“杀!”。
“垫步刺”。
“杀!”。
“防左刺”。
“杀!”。
“防右刺”。
“杀!”。
“防下刺”。
“杀!”。
“好!好!好!”,孙中山起身用力鼓掌又连说了三个好字,“今天你们让我看到了黄埔师生钢铁一般的纪律。也感受到了你们钢铁一般的意志,希望你们在将来的战场上能铸就一支钢铁一般的队伍”,孙中山兴奋之余挥笔写下了‘黄埔军魂’四个大字。
‘黄埔军魂’?没人再骂宋疯子了,事实上在宋阳救下张叔园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人再拿这个开玩笑了。三期入伍生出了个神医,一把小刀一只钢笔就救活了一个人,这事在整个黄埔早就传开了,就算这家伙真的是个疯子,跟这疯子在一起小命就多了道保障。
六连疯了,二营疯了,入伍生总队全疯了。黄埔二期不干了,我们可是黄埔正式生,凭什么好处都让这些入伍生得了去!即将面临毕业考核的黄埔一期更不干了,我们可是开山大师兄,从哪里算起也不能把我们给落下,那是在打校长的脸打总理的脸!
拼刺训练以无可阻挡之势被推升到了一个与射击、体能训练并列的高度,甚至还稍稍高出一线。黄埔军校教学训练水平极高、实战性极强的拼刺训练在即将到来的东征作战中大放异彩得到了实战的验证,‘上刺刀!’成为黄埔军人最响亮最果敢的口令成为黄埔军人最显著的标志,这也让蒋中正和一应教官真正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拼刺训练最终才没有昙花一现,而是作为黄埔军校的一大传统一直延续了下去,并将其发展到了极致。
蒋校长要求教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配示范图,图中的示范者都具实名。
娘希匹!比挖个地窑还累!如果能听到蒋校长这句心里话,宋阳一定会说一句‘高!实在是高!’,《潜伏》中吴站长的这一句您都能想得出来,不知道那一句‘本来想好好露把脸,没想到把屁股露出来了’您会不会也有同感?
这倒不是说蒋校长的表现有多次,保定军校、日本军校培养出的标准军人,一个劈刺动作还不至于难住他。劈刺动作并不具有多大的实战性,检阅性质更多一些,半推半就地被师生们推出来协助完成这一动作的示范图制作,蒋校长的示范动作干净有力无可挑剔,宋阳等人的绘图也非常完美极具神韵。
宋阳所绘的分解动作示范图令蒋校长非常满意,作了半个小时的模特出了一身汗竟还有些意犹未尽,一个花架子居然劈出了感觉,拎着木枪跃跃欲试地要和教官们练对刺,要好好对学生们上一课。
这个还真没人敢上前和他玩,蒋校长对学生的关爱那是全方位的也是真心的,在黄埔的威望无人能出其右。要是不小心伤了他,别说同学们不乐意,就是教官们自己心里也不会踏实。
“宣侠父!”。
“到!”。
“唐家驹!”。
“到!”。
蒋校长以为宋阳是安排了两个学生来保护他。正要瞪眼睛。却发现这两人端着木枪背向他站到了他身后。转瞬间便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向后靠了靠三人布成了一个防守型三角阵。
“校长出马一个顶仨,蒋先云、陈庚、贺衷寒、王跃武出列!”,张治中又点了点宋阳,“宋阳出列!敢留手我关你禁闭!”。
众人哈哈大笑,这几天‘关禁闭’都成了教官们教训宋阳的口头禅,真要是都兑现的话,估计宋阳把一天变成240个小时都还不够。蒋校长也满意地点点头。没想到对拼刺训练的研究已经进行到了分组对抗这一步,这三角阵是在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功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