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出发柏林(1/2)
柏林入围的消息,像一颗投入西合院的爆竹,瞬间点燃了林家的春节。,删.8·看`书′惘! ?已~发?布-最`歆`彰?洁′
喜悦是巨大的,但随之而来的,属于1998年普通中国家庭对“出国”这件事天然的陌生与担忧。
母亲苏慧的开心很快被焦虑取代:
“柏林?德国?那么远!听说那边冬天冷得很!东东,你带够衣服没?
妈给你织的那件厚毛衣一定要带上,还有,钱够不够?
听说外国东西贵死人,我再给你取点……”她转身就要去拿存折。
父亲林建国相对镇定,但眼镜片后的眼神也充满了关切:
“安全是第一位的。
出门在外,跟着王教授,别乱跑。
德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凡事多请示,多看王教授眼色。”
他顿了顿,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和一支包装精美的钢笔(显然不是他那支老英雄),
“拿着,路上记点东西。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记下来。还有,”他压低声音,
“听说资本主义国家……诱惑多,你要把持住,心思放在正事上。”
妹妹林小雨则是纯粹的兴奋:
“哥,给我带巧克力,带洋娃娃!带……带柏林墙的石头!”她的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对遥远国度的浪漫想象。
林东哭笑不得,心里却暖暖的。他耐心地安抚着:
“妈,衣服够了,王教授说了,那边有暖气,室内比北京还暖和呢。
钱学校有补贴,王教授带队,花销有安排,够用。
爸,您放心,我肯定寸步不离跟着王老师,他就是我的定海神针!
语言不通?我们有翻译呢!至于诱惑……”他故意做出严肃状,
“您儿子心里只有电影,柏林墙的石头带不了,但明信片管够!”
好说歹说,才让父母稍稍安心。′j_c·w~x.c,.!c+o-www.
接下来的日子,林东忙得脚不沾地。
出国手续在98年绝对是个繁琐工程。
跑公安局办因私护照(学生身份,还需要学校开具各种证明)、去指定医院做体检、兑换有限额的外汇(美元和德国马克)、按照清单准备行李(母亲硬塞进来的榨菜、方便面、板蓝根占据了大半空间)……每一道程序都充满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效率不高,但必须按部就班,盖满各种公章。
出发的日子定在二月初。
北京首都机场T2航站楼,充满了90年代末特有的喧嚣和混乱。
巨大的波音747像个钢铁巨兽趴在停机坪上。
林东背着鼓鼓囊囊的登山包,拖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在候机厅找到了组织。
“王老师!孙校长!”林东赶紧上前打招呼。
“小林来了,东西都带齐了?”王守明扫了他一眼,淡淡地问。
“齐了!”林东挺首腰板。
孙副校长拍了拍林东的肩膀,语重心长:“小林,这次出去,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咱们北电的脸面。
片子好好放,多听多看多学习!遇事多请教王教授。安全第一!”
黄勃也来了,是林东特意叫来的。
作为主演,他理应感受这份荣耀。
他穿着自己最好的一套西装(还是拍某个龙套戏时剧组发的),显得有些拘谨,但眼神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铁军、老周、小吴都来送行,脸上写满了羡慕和祝福。
“勃子,精神点,到了柏林,你就是国际影星预备役了!”张铁军用力拍着黄勃的肩膀。
“东哥,勃哥,加油!给咱争光!”老周和小吴也喊道。
黄勃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点头。
广播响起登机提示。`天\禧^小¢税¨网` ~醉\歆-彰~截?埂¢芯¨快·
巨大的轰鸣声中,飞机拔地而起,冲入灰蒙蒙的北京冬日天空。
舷窗外,熟悉的城市逐渐变小、模糊。
林东靠在并不舒适的座椅上,心中百感交集。
穿越、拍片、入围、考研……过往一年多的种种像快放的电影在脑海闪过。
他看着旁边闭目养神的王教授,又看看窗外的云海,一种不真实感油然而生。
他真的带着一部从棺材里爬出来的电影,飞向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了!
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跨越半个地球。
当飞机降落在泰格尔机场时,柏林正笼罩在一片阴冷的寒流中。
灰暗的天空,冰冷的空气,风格冷峻的现代建筑与残存的战争痕迹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与北京截然不同的、带着沉重历史感的异域气息。
入住电影节官方指定的、位于波茨坦广场附近的一家老式酒店。
条件不算好,房间狭小,暖气开得十足,干燥得让人喉咙发紧。
倒时差成了第一道难关。
林东和黄勃都顶着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开局复活张国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