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7章 报社盈利之道(1/2)
朱元璋微微颔首,算是认可毛脚女婿的说法。?w_a~n,b!e?n`g_o^.?c/o~m*
“第二,中下层的编辑、校对、采访跑腿的...这个范围就广了!”
李正继续道:
“郁郁不得志、但有真才实学的低级京官,排名靠后、但肯吃苦耐劳的国子监监生。”
“还有各部、应天府衙门里那些积年老书吏:他们熟悉公文格式,熟悉地方情况,写东西可能不华丽,但绝对实用。”
“还有那些屡试不第、但在地方上有点名望、通晓民情的落第秀才:这些人肚子里有墨水,又深知民间疾苦,写出来的东西才有人看!”
“落第秀才?”
朱元璋眉头微皱。
在他的印象里,落第秀才都是些穷酸、爱发牢骚的人,往往是地方上不安定的因素。
李正敏锐地捕捉到了老朱那一丝不悦,立即解释道:
“陛下,这些人读了一肚子圣贤书,却无缘功名,心中难免有怨气。”
“可朝廷若能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差事、一份稳定的俸禄,让他们用笔杆子为为陛下效力,才能废物利...不...人尽其才!”
“这些穷秀才熟悉市井民情,知道老百姓关心什么,写出来的教化文章、民生新闻才不干巴。”
“退一万步讲,咱们花点钱招揽...总比让他们在茶馆里写歪诗,或者被别有用心之人收买去写黑材料强吧?!”
李正心里默默补了一句:
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可不能落下啊!
朱元璋眼神微动,被李正的说法打动了些许:
“你继续说。*x~z?h+a-i!s+h,u!.~c¨o_m-”
李正松了口气,赶紧将话题引向发行司那块:
“最后就是跑腿的发行人员...这个要求简单:腿脚勤快、脑子灵活,最好识点字。”
“可以从京营里那些退役的老兵里选,或者招募些城里的良家子......”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建立固定的报亭。”
他用手不停比划着:
“在城里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各个衙门口、贡院街、夫子庙......在这些地方租个小铺面或者搭个固定棚子,挂上‘大明乾坤报’的牌子,专门卖报。”
“再雇佣些报童,走街串巷地吆喝叫卖...这叫双管齐下:固定报亭稳住基本盘,流动报童扩大覆盖面!”
“保证让陛下的声音,传到应天府的每一个角落!”
“报童?”
朱元璋对这个新词似乎有点兴趣。
“就是卖报的半大小子。”
李正解释道:
“半大小子跑得快、嗓门亮,一天给个十几二十文工钱...他们就能满城跑!”
“‘号外!号外!陛下减免江南赋税啦!’,‘快来看!刑部破获惊天大案!’......这么一吆喝,保管比敲锣打鼓还管用!”
李正学着报童的腔调,轻声吆喝道。
看着便宜女婿这滑稽样,朱元璋忍不住轻咳一声。+b¢o+o_k′z¨u¢n¨._c+o?m~
“嗯,依咱看,这报亭可行!”
老朱算是算是认可了李正的设想,随后话锋一转:
“你小子再给咱说说,此报内容该如何编排?”
终于到了内容环节,李正精神大振,这可是展现“舆论引导艺术”的关键时刻!
他又掏出一张A0纸,上面画了西个大方块,分别写着“一”、“二”、“三”、“西”。
“陛下请看:臣以为这报纸,就跟咱吃饭的桌子一样,得分个主次先后!”
李正指着第一个最大的方块:
“头版就是脸面,内容是重中之重:必须是圣谕诏书、陛下您的最新指示、朝廷发布的重大政策,还有......”
李正加重语气补充道:
“对重大舆情事件的官方定调:比如最近哪里闹了流言,宵小之辈又在暗地里放什么屁...咱就在这头版头条,用最醒目的大字写一篇雄文。”
“把事情的真相、朝廷的态度...明明白白地讲出来,让那些谣言见光死!”
朱元璋看着那个“头版头条”的位置,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这个安排,甚是深合他“乾纲独断”的心思。
李正将手指移到第二个方块:
“第二版...就是朝廷运转的筋骨:主要登载六部、五寺、都察院这些衙门发布的政令。”
“比如户部的新赋税细则,工部的建设劳力征调征,还有全国各地的重要新闻...普通捷报、哪里发生灾情、朝廷如何赈济、哪里出了个清官能吏......”
“一句话:让老百姓知道朝廷在干什么,知道地方上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正指着第三个方块,语气轻松了些:
“而第三版就接地气了...叫民生新闻:应天府最近的米价、盐价、布价波动,哪个坊市新开了便民水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降时空门,我在大明当顶级牛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