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 御书房内听国事,童言无忌点迷津(2/3)
手里,能剩下三成就算他们有良心了!这些蛀虫!这些硕鼠!” 他越说越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大臣们噤若寒蝉,互相交换着眼神,却谁也拿不出一个能让朱元璋满意、又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李善长强调人手和权威,刘伯温强调监督和廉洁,户部尚书哭穷,说到底,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难题——如何确保赈灾物资不被贪墨?如何堵住那层层叠叠的“老鼠洞”?
争论陷入了僵局。
角落里,李昊缩着脖子,手里的毛笔有一下没一下地在竹简上划拉着,心思早就不在什么“兵者诡道”上了。他支棱着耳朵听着前面的争论,越听越觉得憋屈,越听越觉得窝火!
十万灾民啊!饿肚子,没房子住,泡在水里!这帮子当官的,还在那儿扯皮!什么派谁去,什么怎么查,什么钱不够…全他妈是废话!核心不就是有人想从灾民嘴里抢食儿吗?
这帮贪官污吏!连灾民活命的粮食都敢贪!简首比老朱的鞋底还臭!比勾破他袍子的树杈子还该死!
他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这帮大臣的讨论太磨叽,太不解决实际问题!忍不住把笔往笔架上一搁,嘴里愤愤地嘟囔了一句:
“查个屁的查!费那劲!谁经手,谁签字!发多少粮,运多少粮,到地方多少粮,每一笔都白纸黑字写清楚!签字画押!少了?少了就砍他负责人的手!看谁还敢伸爪子?!再派两队当兵的,扛着刀,就盯着他们发粮!不发?或者发少了?当场就按倒!看谁还敢玩猫腻?!”
他这话说得又快又急,带着市井小民特有的狠劲儿和简单粗暴的逻辑。
一瞬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几位大臣愕然转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个光线昏暗的角落。只见李昊正梗着脖子,一脸“老子就是看不过眼”的愤慨表情,显然还没意识到自己刚才那番“高论”造成了多大的静音效果。
朱元璋也扫了过来!眼神里先是惊愕,随即是习惯性的恼怒(这小兔崽子又在御前放肆!),但紧接着,那恼怒之下,却有一律精光,一闪而过!
谁经手,谁签字?白纸黑字?
少了?砍手?
派兵盯着?当场按倒?
这些字眼,粗鄙!狠辣!毫无文采可言!甚至带着浓重的血腥气和草莽匪气!完全不符合朝堂议事应有的体统和圣人之道!
这法子…太狠!真要施行,怕是会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会激起文官集团巨大的反弹和士林的抨击!会留下“暴虐”的骂名!
但是…它有效!它首指核心!它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震慑贪腐,保证赈灾粮尽可能落到灾民手里!
这小猢狲…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市井无赖的手段?还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最本能的生存智慧?
“李——昊——!”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朕让你抄书!不是让你在御前胡言乱语!扰朕议事!再敢多嘴一句,朕现在就打断你的腿!给朕滚出去抄!抄不完不准踏出御书房一步!”
皇帝震怒!雷霆之威!
“是是是!学生知错!学生这就滚!这就滚!” 李昊如蒙大赦,赶紧抱起竹简和笔墨,“滚”出了御书房的大门。吓死爹了!还以为老朱要当场砍了他呢!
书房内,重新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却与之前截然不同。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李昊那番话,太过骇人听闻了!
李善长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陛下,那淮安赈灾之事…”
朱元璋抬起手,打断了他。他的目光终于收了回来,落在了龙书案上那份淮安府的急报上,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传旨。”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擢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瑛为钦差,加兵部侍郎衔,持尚方宝剑,即日启程,赶赴淮安府督办赈灾事宜!”
几位大臣心头一凛!陈瑛?那可是出了名的酷吏!心狠手辣,六亲不认!陛下派他去…这信号…
朱元璋的声音继续响起,字字清晰,带着彻骨的寒意:
“着令陈瑛:第一,淮安府及沿途州县所有经手赈灾钱粮之官吏、胥吏、仓管,无论品级,皆需造册!钱粮出入,无论巨细,皆需签字画押!一式三份!府衙一份,户部一份,都察院一份!少一粒粮,少一文钱,朕唯签字画押者是问!查!给朕一查到底!查到谁,砍谁的手!不够?那就砍头!诛族!”
“第二,调淮安卫指挥使率精兵五百,随同陈瑛!其唯一职责,便是持械监督赈粮发放!每一斗米,每一碗粥,都必须当着灾民的面,由陈瑛及卫所指派军官共同验看过秤,方可发放!有敢阻挠监督、克扣斤两、以次充好、冒领贪墨者…无论何人,陈瑛可持尚方宝剑,立斩不赦!不必奏报!”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御书房内一片死寂!
“陛…陛下…是否…是否过于…酷烈?” 李善长硬着头皮,声音有些发颤。
朱元璋抬头,目光扫过李善长:“酷烈?李爱卿觉得,是朕的刀酷烈,还是那些趴在灾民骨头上吸血的蛀虫酷烈?!是十万嗷嗷待哺的灾民要紧,还是那些贪官污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娘娘管管你家老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