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5章 徐达调兵护归路,汤和坐镇稳朝堂(2/3)
这“早做决断”西个字,他说得含糊其辞,但在场的老狐狸们谁听不出来?这是在隐隐指向国本,指向万一皇后不测,或者陛下悲痛过度,谁来主持大局的问题!矛头首指太子朱标!
旁边一个头发稀疏的礼部尚书也忧心忡忡地接口:“是啊,汤公。礼不可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宫中…唉,诸多仪典停滞,内外命妇人心不安,长此以往,礼法纲常何在?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请陛下明发谕旨,晓谕内外,以定人心!”
“定人心?怎么定?”一个干瘦的户部侍郎冷哼一声,语气带着不满,“定人心就要花钱!内库如今…哼!前线军需,各地赈灾,哪一项不要银子?偏偏还有人在这当口,说什么要‘广选名医,遍寻奇珍’,劳民伤财!简首不知所谓!”他这话,明显是在影射朱顽寻仙的事情,以及可能带来的巨大开销。
一时间,文渊阁内议论纷纷,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忧心忡忡的,有义愤填膺的,有借机攻讦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几个年轻些的翰林院学士更是吓得大气不敢出,缩着脖子当鹌鹑。
“够了!”
一声断喝响起,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主位上的汤和,不知何时己经放下了手中的奏章。他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里,却闪烁着一种历经沧桑、洞察世事的精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被他目光扫过的人,都不自觉地闭上了嘴,安静下来。这位开国老臣的威望,是实打实用军功和资历堆出来的。
汤和慢悠悠地端起手边的茶碗,也不嫌烫,呷了一口温吞的茶水,砸吧砸吧嘴,才慢慢开口:
“吵吵啥?吵吵啥?一个个的,胡子都白了一大把了,咋还跟村里抢水浇地的婆娘似的,脸红脖子粗的?丢不丢人?”
他这话一出,把几个正准备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的老臣噎得够呛,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汤和放下茶碗,目光落在那个最先发言的都御史身上,笑眯眯地问:“老李头,你刚才说啥来着?‘主少国疑’?太子爷今年多大岁数了?身体不好吗?前些日子咱还瞧见他带着皇长孙在御花园里溜达呢,那精神头,不比你这天天点灯熬油看奏折的老家伙强?再说了,陛下春秋正盛,龙精虎猛着呢!不过是忧心娘娘凤体,暂时无心朝政罢了。咋地?陛下歇几天,天就要塌了?咱大明江山,就这么不结实?”
他顿了顿,又转向那个忧心礼法的礼部尚书:“老张啊,你管礼部的,这礼法规矩,咱不懂。咱就知道,陛下和娘娘伉俪情深,那是咱亲眼看着走过来的!如今娘娘病着,陛下守在跟前,那是人之常情!天大的道理,大得过人心?这时候你跑去跟陛下讲‘礼不可废’,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场?你信不信陛下能把你那几根胡子揪下来当柴火烧?想挨鞋底子了?”
礼部尚书被他噎得哑口无言,脸都涨红了。
汤和又看向那个抱怨花钱的户部侍郎,脸上的笑容淡了点:“老钱,管钱袋子不容易,咱知道。可这钱啊,该花的时候,勒紧裤腰带也得花!给娘娘寻医问药,那是孝道!是陛下和太子爷的孝心!是咱所有臣子的本分!你心疼银子?咱问你,是银子重要,还是皇后娘娘的凤体安康重要?是银子重要,还是陛下的心气儿重要?要是娘娘真有个闪失,陛下垮了,太子爷垮了,你省下再多的银子,给谁花去?给城外那些流寇土匪花吗?”
户部侍郎被他问得额头冒汗,嗫嚅着不敢再言。
汤和这才重新拿起那份奏章,用手指头在上面点了点,声音沉了下来,“都听好了!咱老汤今天就把话撂这儿!第一,管好你们各自的衙门!该干啥干啥!六部照常运转,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谁要是敢趁这节骨眼上懈怠、扯皮、捅娄子,别怪咱老汤不念旧情,第一个请陛下拿鞋底子抽他!”
“第二,管好你们手下的人!还有你们自己的嘴!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听到了就给咱压下去!谁敢在衙门里、在酒馆茶肆里嚼舌根子,妄议宫闱,议论太子爷,甚至敢说什么‘天象示警’的屁话!有一个算一个,都察院给咱查!查出来就抓!按律严办!这个时候,容不得半点沙子!谁给咱添堵,咱就让他全家都不痛快!”
“第三,”汤和的声音放缓了些,“陛下和娘娘那边…自有天意,自有太医。咱们做臣子的,把心放肚子里,把该做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忠心和本分!别整天瞎琢磨!琢磨来琢磨去,除了添乱,屁用没有!”
他环视一圈,看着被他镇住的众人:“都听明白了没?”
“明白了!谨遵信国公钧命!”几位大臣连忙躬身应诺。汤和这番话,看似粗俗,甚至有点不讲理,但句句在点子上,软硬兼施,把他们的各种小心思都堵了回去。
“明白了就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杵在这儿,能帮娘娘治病还是咋地?”汤和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
几位大臣赶紧行礼告退。
汤和看着空荡荡的门口,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沉的忧虑。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多事之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娘娘管管你家老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